在刚刚过去的这轮长达两年的牛市中,市场不但见证了多链生态的迅速崛起,更直接目睹了众多跨链桥产品的迅速爆发。
然而之后一次次的黑客攻击事件,以及跨链桥在使用体验上的种种缺陷开始让人们怀疑,仅仅解决资产跨链问题的跨链桥产品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未来能够承载原生跨链应用的底层协议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本文将向读者重新介绍一个可能已经有所耳闻,但依然没有完全理解其全部潜力的协议级跨链项目:Layerzero。
当看到关于 Layerzero 的介绍文章时,许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难道不是又一个跨链桥产品吗?」
的确,目前市场对跨链技术的应用,依然基本停留在资产跨链上。然而资产跨链其实只是整个跨链技术的一个小小的子集,甚至可以说,之前我们使用的众多跨链桥产品,只是项目团队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多链生态,而仓促开发出的满足当时用户最基本需求的过渡性产品。
Magic Eden宣布重新上线BRC20交易市场:7月13日消息,Magic Eden发推称,BRC20交易市场已重新上线。后续一个月新上架物品交易费率修改为0.1%,并进行了一些UI和验证方面的改进。[2023/7/13 10:51:42]
而如果我们想进入真正成熟的多链生态,实现用户仅通过一个应用,就可以顺畅地与所有主流公链交互,且不需要频繁切换钱包的未来图景的话,那么就必须拥有更加底层的,能够实现信息跨链而不是简单的资产跨链的协议级跨链产品。
正如 Layerzero 名称中所隐含的含义一样,Layerzero 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自己简单地定位为普通的资产跨链桥,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比 Layer1 公链更加底层的基础设施级协议,进而在未来彻底解决众多公链之间流动性割裂,使用应用需要频繁切换钱包等深层次的问题。
那么,作为协议层的 Layerzero 与作为产品的跨链桥之间有哪些本质性的区别呢?
司法部门重新审查Tether高管涉嫌欺诈一案,Tether CTO回应系旧闻:10月31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华盛顿的联邦检察官曾于去年警告 Tether 的高级官员,他们可能会因涉嫌欺诈用于转移现金的银行而受到指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经过数月的法律纠纷,此案已在部门内部移交。曼哈顿的美国检察官达 Damian Williams 最近几周接手了调查,要求匿名讨论这个机密案件。
华盛顿检察官检查了 Tether 高管是否以虚假借口开设任何银行账户,例如隐瞒现金与加密货币有关。官方正在考虑所谓的控制权理论,如果高管做出虚假陈述,就会被指控欺诈。不过,知情人士说,这样的案件将面临潜在的法律不确定性。根据前联邦检察官的说法,在调查进行到如此后期才决定转移调查,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突显了快速发展的数字货币背后法律领域的不确定性。
对此,Tether 首席技术官 Paolo Ardoino 发文回复表示,“彭博社又放出了 2018 年的旧新闻。”Tether 曾于 2021 年 7 月 26 日刊文称,彭博社根据不知名的消息来源和多年前的指控发表了一篇文章,显然是为了吸引点击量。这篇文章遵循了一种模式,将陈旧的主张重新包装为“新闻”。持续诋毁并不会改变 Tether 保持社区领袖地位的决心。Tether 经常与包括美国司法部在内的执法机构进行公开对话,这是其致力于合作、透明和问责的一部分。[2022/11/1 12:02:27]
是的,在 Web3 行业中,协议层与产品层项目最重要的区别,可能就是其在价值捕获逻辑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Jack Dorsey取关后重新加回Web 3支持者 The Block创始人:金色财经报道,前推特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在引发Web 3争论之后取关了多位Web 3行业人士,其中就包括Web 3支持者、The Block创始人Mike Dudas,不过据最新信息显示,Jack Dorsey今日重新关注了Mike Dorsey,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2021/12/24 8:00:20]
根据著名的「胖协议」理论,在 Web3 生态中作为底层的协议级项目,往往能够通过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保证,捕获行业内最多的价值。而构建在协议层之上的应用层项目,则往往需要依靠传统的通过手续费或服务费获得收入,进而转化为利润的方式捕获价值。
因此,在决定深度参与一个 Web3 项目之前,分辨其究竟是一个应用层产品,还是可以承载上层应用的底层 Web3 协议,便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早期的行业参与者无论是矿工还是开发者,通过参与有潜力的公链进而获得超额回报,正是「胖协议」理论有效的最好证明。
CNBC主持人:或在一万美元水平重新买入比特币:金色财经报道,CNBC主持人、美国股市评论员Jim Cramer表示:“如果能以10,000 美元、11,000 美元或12,000美元的价格购买比特币,我会再次买入。我曾在这一水平买入了很多。”Cramer还提到勒索软件攻击是他退出比特币市场的原因。[2021/6/23 23:58:26]
评估一个协议层项目的方式也与应用层项目截然不同。
在诸多智能合约公链中,之所以以太坊能够长期保持最高的市值,并不是由于其有更快的交易速度,而是在于以太坊拥有了目前最为繁荣的链上生态与开发者群体。
因此,当我们在考察 Layerzero 这样的协议层项目时,重点也不应该是像对待其他跨链桥产品那样,简单评估其又多支持了哪些公链,多兼容了几个跨链币种这样功能级别的改进。而是更应该关注基于其打造的各种生态项目又带来了哪些创新。
目前基于 Layerzero 构建的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已经有 Stargate 以及 Sushiswap 等等,未来随着生态的继续发展,预计还将有更多基于 Layerzero 开发的原生跨链产品诞生。
声音 | EOS 纽约:《重新思考 EOS 公投博弈论:为什么 15% 的投票是不相关的》:据 IMEOS 报道,EOS 纽约近日发文:《重新思考 EOS 公投博弈论:为什么 15% 的投票是不相关的》。EOS 纽约认为当前公投提案需要 15% 的投票率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这一限制,并鼓励节点参与到公投之中。[2019/2/7]
不过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在此不做展开,后续将会针对 Layerzero 的生态项目,推出更加详细的报道。
虽然 Layerzero 相对于普通的跨链桥产品在定位上有明显不同,但其实市场中依然存在一些定位类似的项目。那么相较于这些同样的协议层跨链项目,Layerzero 又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
诞生于 Cosmos 生态的 IBC 协议同样致力于实现协议层跨链。然而想要实现兼容 IBC,就必须在公链上部署其他公链的轻节点。高昂的 gas 成本导致众多 EVM 兼容链,尤其是以太坊很难对 IBC 协议进行支持,大大限制了 IBC 协议的通用性,因此目前其依然只能在相对小众的 Cosmos 生态链间运行。
与 IBC 协议类似,曾经主打跨链概念的波卡生态也开发了 XCMP 跨链协议。但由于其只能实现在波卡平行链之间的跨链交互需求,导致其依然只能成为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间的跨链协议。
而 Layerzero 由于采取了「超轻节点」的技术架构,使得公链整合 Layerzero 的成本大大降低。几乎所有主流公链,尤其是以太坊以及各类 EVM 兼容链,都可以承担部署 Layerzero 节点的成本。因此 Layerzero 的通用性极强,有潜力在未来成为整合各类 EVM 公链跨链功能的底层协议。
当然对于整合所有 EVM 主流公链并成为其底层跨链协议这一赛道上,其实一直以来也并非只有 Layerzero 这一个选手。其中一个较有影响力的竞争对手便是 Wormhole。不过今天如果我们再提起 Wormhole,许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可能已经是导致上亿美金的黑客攻击事件。
这其实也抛给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 Layerzero 如何在效率与安全性上更好地实现平衡?这就要在此提到帮助 Layerzero 实现跨链通信的「超轻节点」的技术架构了。
Layerzero 的「超轻节点」依然采用了类似 IBC 轻节点的验证模式,但不同于轻节点将对方区块头全部保存的略显笨重解决方案,Layerzero 的「超轻节点」模式选择通过预言机按需获取需要的区块头并对交易进行验证,进而实现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验证的成本。
这就导致目前的 Layerzero 无论在安全记录还是效率上,都比同样有野心成为 EVM 链底层跨链协议的 Wormhole 更有优势。
毕竟,如果开发者选择一个不够安全的底层协议来构建应用,一旦其安全假设被破坏,那么很可能导致应用的彻底失效并对用户资产造成损失。因此,未来的 Wormhole 有可能继续作为一个跨链桥产品而存在,但恐怕已经很难再有机会发展出繁荣的协议生态,并与 Layerzero 进行竞争了。
因此在现阶段,Layerzero 可以说找到了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蓝海市场。只要项目团队能够在熊市期间默默耕耘并尽全力建设好自己的协议生态,那么在下一个牛市到来的时候,Layerzero 将有希望成为下一轮周期的种子选手。(还记得 Chainlink 这个在 DeFi Summer 初期,尽管很难被看懂,却最先爆发的协议层项目吗?)
熊市往往是孕育协议层创新的关键阶段。本文简单概述了 Layerzero 相较于之前牛市阶段众多跨链桥项目的本质区别,以及其能够孕育下一波原生跨链应用的底层逻辑。希望读者们能够在略显枯燥的熊市周期中,不要放弃对协议层产品的持续关注。
毕竟,协议层的进步,才是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最强原动力。
Odaily星球日报
媒体专栏
阅读更多
宁哥的web3笔记
金色财经 庞邺
DoraFactory
金色财经Maxwell
新浪VR-
Foresight News
Footprint
元宇宙之道
Beosin
SmartDeerCareer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