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居于全球之最,支付市场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那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发行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1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出席北京的“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时表示。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及“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作为全球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中国数字货币已经在小范围开始试点。今年10月,深圳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还处在早期技术验证的阶段,至少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地推广。”李礼辉说。
李礼辉: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展现出领先全球的特定优势:10月18日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10月16日举行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数字化金融正出现新的格局,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这需要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展现出领先全球的特定优势。比如,大数据技术最先应用于建立数字信任,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信用,发掘信用价值,推进信用普及;以效率为重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金融机构将集中式架构转变为“集中式+分布式+数据云”的架构,推进以金融服务效率为重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推出了面向大众的数字人民币等。(上海证券报)[2021/10/18 20:36:47]
保证数字货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现场 | 李礼辉:Libra对现有货币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19上海区块链国际周·万向峰会上,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表示:数字技术变革将重构经济模式。区块链可以加持商业信用的数字信任,区块链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构建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可能深刻地冲击金融的中介地位。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用背书、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具有高效可靠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支撑或许可的市场准入。如果能够获得监管许可,Libra似乎具备了成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全部特性。因此,Libra对现有货币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越商业银行,检阅中央银行,超越国家主权,而超越国家主权有可能从根本上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2019/9/18]
如今,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支付工具。近期数字货币也备受市场关注。其中一个是热议的话题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否会替代电子化支付工具。
声音 |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区块链让金融交易更安全:据新浪财经消息,昨日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能够在信任比较薄弱的环境下通过技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商业信用机制建设成本太高的问题,能够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区块链如果采用联盟链的技术架构,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体系,进而建立高效的网络,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当然,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够突破底层协议、智能合约、密码学等底层技术上的瓶颈,发展空间与应用将更广阔。”[2019/5/8]
数字人民币跟其它支付工具相比具有行政权威地位优势以及托管交易技术优势,李礼辉表示,“但它到底能不能取代支付宝、取代微信支付、取代银行卡,成为主要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呢?我觉得还有待观察。”
声音 | 李礼辉:虚拟货币与法定流通货币交易的数量取决于法定货币的国际地位:据第一财经消息,谈及虚拟货币的发展趋势,李礼辉表示,首先,虚拟货币有时会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可能对法定货币领域攻城略地。虚拟货币与法定流通货币交易的数量取决于法定货币的国际地位,有关国家监管的政策、民众的意愿以及市场的环境。其次, ICO,即公开发行代币融资,可能影响金融稳定。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球的 ICO规模2014年只有0.26亿美元,2015年降低到0.14亿美元,2016年突破2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冲高到12亿美元。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中国境内的 ICO项目全部禁止。[2018/12/25]
“微信支付、支付宝不大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它应该会跟法定数字货币,会跟银行卡并行成为我们的支付工具。当然微信支付、支付宝本身不是数字货币,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而已。我们希望说法定数字货币做得更好,比如说它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得到保证,而且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使用,它才可能做得更好。”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现在成熟的支付工具,需要经过一定的历程,可能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好处: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普惠特性;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数据,精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资金流信息可以实时观察、全程追踪,能够加强反腐败、反、反恐融资、反逃税等调控。
值得关注的是,李礼辉归纳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两个主要潜在问题: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所以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削弱其盈利能力;如果说个别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它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款的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礼辉强调,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在他看来,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四个主要特点,包括采取间接发行的模式、采取央行中心化管理模式、保持技术中性、采取“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路径
“数字货币正在从概念变成现实,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越来越成为投资或者投机工具,价格跌宕起伏。”李礼辉说。
虚拟货币得以生长是有经济层面的原因,李礼辉表示,“第一,虚拟货币有生存土壤,特别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中,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第二,虚拟货币有市场需求。它可匿名、可跨境,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也成为了投机交易的工具。”
李礼辉指出虚拟货币具有技术性缺陷。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架构下,全网验证需要超大规模的数据同步,各个节点的运行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所以至今没有办法解决规模化可靠交易的问题。此外,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任背书,价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
对于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支付与交易场景的问题,李礼辉表示,“维护一个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成熟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我们国家法律禁止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所以我自己觉得虚拟货币目前还很难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的场景。”
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会加大货币替代的压力,即本国货币被外国货币所替代。
“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这是现实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数字货币国际化将构成对货币政策设计和流动性控制的挑战。对于被他国的数字货币替代的国家,本国的主权货币地位将面临威胁,货币政策的传导的效应将会被削弱。
因此李礼辉指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的路径,完善我们的底层基础架构。金融数字化呼唤制度创新,我们应该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另外,数字金融必然会加深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们希望在全球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不应该缺席,应该要发挥我们的话语权。”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