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数字身份:身份认证的新战场 让子弹再飞会儿

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在其著作《技术的本质》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技术总是进行着这样一种循环,为解决老问题去采用新技术,新技术又引发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诉诸更新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能流行,部分原因是它能解决互联网时代遗留下的问题,比如数据孤岛、数据垄断、隐私泄漏等。在诸多区块链的落地应用中,数字身份是最有可能率先覆盖上亿用户的场景之一。

对应现实生活的身份证,数字身份是公民在网络世界的标识,其价值不仅是证明「我是我」,更在于背后所链接的海量的个人信息。传统互联网是以中心化服务为特征,身份数据分散在各机构中,难以共享,且容易出现数据盗用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和分布式等特点,有助于数字身份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即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译为「去中心化数字身份」或「分布式数字身份」)。DID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能让用户自主决定谁来查看和使用身份数据,在未来还有可能转换成可兑现的数据资产。

近日,巴比特采访了三位DID项目的相关负责人--百度智能云区块链产品负责人刘尧、太一云副总裁兼公易联CTO甘国华、井证创始人兼CEO梅森。他们分别从各自的项目出发,分享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展现区块链与数字身份相结合的生命力。

云南玉溪市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促成融资逾93亿元:8月14日消息,云南省玉溪市在全省首创的玉溪市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已为银企双方促成贷款逾93亿元。平台推出客户端APP,较之前拓宽了融资渠道,拓展了电力数据共享支持、用户接入方式更加完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可为银企双方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目前,该平台已在国家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成功,实现了玉溪同类平台零的突破。目前已注册企业6045家,入驻金融机构65家,上线金融产品104项,金融机构授信595项融资需求,总计金额93.0331亿元。(新浪网)[2021/8/14 1:55:09]

CloudDID是百度智能云于2019年11月推出的一款智能小程序,内置于百度APP,其核心是基于企业区块链平台「天链」的可信数字身份解决方案,为企业/用户提供数字身份服务。

刘尧说,「我们是先有区块链,后有数字身份。由于联盟链是跨部门、跨组织、跨机构的,当BaaS系统部署到企业端时,就会涉及企业间的身份认证。之前大家的做法是使用原有中心化的身份管理模式,但我认为,DID将是未来更好的一种方式」。

使用体验上,用户要先注册百度APP的账号,才能登录CloudDID小程序,然后系统自动生成DID和私钥(主/备)。小程序的页面显示,CloudDID采用的是Secp256k1签名算法,私钥仅本地存储。目前,用户可申请个人实名认证和企业实名认证,认证前需注册百度智能云的账号。

Compound总法律顾问担任区块链协会DeFi工作组联合主席:8月12日,Compound总法律顾问Jake Chervinsky发推宣布,其已与加密货币及区块链倡导组织区块链协会(Blockchain Association)合作,并担任协会DeFi工作组联合主席。[2020/8/12]

刘尧向巴比特表示,CloudDID已实现开源,并被W3C(万维网联盟)技术标准收录。2020年4月2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第三批)》,其中包括百度的可信计算平台BCP和可信数字身份BIP。

CloudDID的生态有三个参与方:一是用户,即DID的使用者,通过小程序来创建、管理自己的DID,并把身份相关的数据存储在组件中;二是发证方,向用户发放数字证书,比如政府机关、学校等权威机构;三是应用方,向用户提供DID相关的应用服务,应用方会验证用户的DID和数字证书。

宏观上,DID是一个动词,指的是用户、发证方和应用方在区块链上的交互过程。微观上,DID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一串由数字和大小写字母组成的字符串,作为这三者在区块链上的身份标识。

动态 | 印度安得拉邦计划用区块链技术完善海产品供应链:据newindianexpress报道,印度安得拉邦政府计划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渔业和海产品出口业务。渔业部和海产品出口发展局(MPEDA)正在启动一个试点项目,用以监测整个虾类养殖及销售的供应链。[2019/1/18]

它主要解决两类问题:认证和授权。认证的功能是证明用户使用某产品或服务前,具有使用资质;授权的功能是用户在获取某权利或认证时,需要通过前置认证来获得授权。开发者文档显示,

与DID相关的个人数据不上链,而是加密存储在发证方,用发证方颁发的声明来证明用户的隐私属性(比如姓名、年龄、职业、邮箱地址等),但需经用户授权才能读取。这是与中心化数字身份的区别。

刘尧指出,开发DID有两个难点,一是认知上,「这个事情其实是比较新的,研发和产品经理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二是技术上,「虽然小程序看起来低端,但它是全栈式的,要融合到联盟链的身份系统中,对接和融合都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

应用方面,CloudDID目前主要面向to B的应用场景,刘尧举例,「联盟链上有多个参与方,比如某一家银行和运营商,如果某人既是银行的白金信用卡用户,又是运营商的黄金会员,由于两家机构都在联盟链上,那么他们可以相互认证,而不再需要繁琐的材料来证明用户的真实信息。」

行情 | A股区块链板块出现冲高回落 午间收盘涨幅0.35%: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早盘A股区块链板块出现冲高回落,截止收盘涨幅0.35%,列A股概念板块底61位,龙头股巨人网络涨停,最新价23元,已经连续3日上涨,安妮股份涨8.18%,凯恩股份涨5.18%,位列2、3位。[2018/8/1]

谈及未来的规划,他表示,将继续把CloudDID向各个企业推广,通过数字身份,在各个联盟链之间搭建起桥梁。同时还将结合更多的安全技术,包括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等,加强用户身份隐私的保护。

如果你使用的是华为手机,那么打开手机自带的华为钱包,在卡证专区有一个选项是「eID」,可通过华为钱包使用eID相关的服务,比如电子合同的签名、快捷支付等。

eID(electronic IDentity,电子身份证)是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在保护公民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快速实现线上身份识别,属于国家层面的数字身份。

eID和eID数字身份链有着本质的区别,eID数字身份链以eID为基础的联盟链平台,由部第三研究所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公易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联合推广。eID数字身份链结合eID电子签名和区块链技术,提供个人身份认证、签名授权、区块链存证等平台解决方案,在保护用户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互通。

声音 | 香港区块链协会创始人:开放对待合法数字货币发行:香港区块链协会创始人梁捷扬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新经济下的新机会,虽然香港政府可能会对ICO进行管制,但目前还是采取开放性的态度,只要是在合法范围内运作,都不会干涉,如果有和经济上的欺诈行为,或者是超过正常的投资范围,进入散户甚至导致散户损失的话,政府就会严厉打击。[2018/7/14]

甘国华向巴比特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eID数字身份链大致经历了三个关键节点,

二是电子证照的应用,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证照,比如居民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都与身份证挂钩,于是把电子证照作为eID数字身份链的第一个应用;

三是提供数据服务,eID关联了大量个人身份数据,eID数字身份链对这些数据进行确权,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实现互通共享。

使用流程上,拥有eID用户即可使用eID数字身份链的服务,用户私钥存储在智能设备的芯片中;身份数据提供人提交信息确权申请,由身份链审核节点进行审核,通过后将身份数据的索引上链;其他主体查看用户身份信息时,需取得用户本人的授权,数据提供方将授权记录上链。

在甘国华看来,无论是数字身份,还是区块链,都处于发展初期,落地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2020年3月,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举办区块链咨询培训,学员在线上考试成绩合格后,由该协会发放相关证书,eID数字身份链对证书进行核验,学员可通过手机号查询并永久保存自己的电子证书。此外,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与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也利用eID数字身份链颁发了公益捐赠证书。

甘国华透露,eID数字身份链「区块链+电子证照」服务还将应用于学历教育、物品认证、企业/个人名片等多个领域。未来会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标准,跨全球应用,对外提供身份验证。

梅森是一位70后的创业老兵,曾在国内一家通信巨头工作17年,见证了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兴衰。2019年,他的大学同学、时任安徽井畅CTO田朝晖找到了他,他们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交易所注册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一次实名认证,对用户来说重复认证是不必要的。于是,他们俩一拍即合,决定把数字身份作为区块链创业的切入口,井证由此成立。

经过一年的发展,井证打造了两个产品: Jpassword和 J-DID。 Jpassword是面向C端用户的密码管理软件,用于保存用户名、密码、私钥和其他个人隐私数据;J-DID是面向B端和G端的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身份平台,遵循W3C DIDs标准,打造完全属于个人的ID。

梅森认为,「区块链+数字身份+通证」是中小企业打破巨头垄断的新机遇。他说,

他进而解释道,「数字身份解决的是用户量的问题,通证解决的是用户激励的问题,如果一家企业既有用户量,又有用户激励,那么就有可能打破巨头的垄断。」尽管井证是基于井通底层公链进行开发的,但是他强调,井证满足合规要求,本身不会发行通证,考虑到未来每个人或企业都需要数字身份,因此把通证的数据归属于各自的数字身份之下是最合理的。

目前,井证和中国电信、部第一研究所都有合作,并参与了某市的政务区块链项目。其中,与中国电信的合作让梅森印象深刻。他说,现在电信使用天翼U盾来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如果各个组织机构颁发各自的U盾,用户携带各种U盾就很不方便。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能解决这一问题,用户的J-DID和私钥存储在SIM卡安全芯片,与DID相关的隐私数据保存在IPFS分布式存储平台。用户的数据由自己控制,为未来的数据确权和交易奠定基础。

其中,CTID是由部第一研究所推出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与eID是竞争关系。

在中国,随着BAT等巨头公司的壮大,和互联网获客成本的增加,很多人习惯利用支付宝或微信提供的用户身份信息,来访问各类应用。梅森坦言,项目落地最大的困难,是向客户普及数字身份的作用,和解释数字身份给用户带来的益处,「因为在互联网下, 大家使用中心化公司提供的身份登录应用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说服客户方面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至于未来,他表示,中国数字身份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初期是3年内解决用户隐私问题,打破数据孤岛;中期是5年内解决用户数据权属和交易的问题;后期是10年内解决用户在应用上的选择权问题,打破巨头的垄断。而井证正在按照预定的规划向前走,把数字身份的事业做大做强。

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在文章《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协同与大数据机制研究》中写到,

作为数字生活的基础设施,DID将是个人数据的重要载体,国内外的知名DID项目包括微软DID、Hyperledger Indy、Uport、Thekey、Civic、ISelfKey、IDHub等,都在积极探索。

整体来看,DID已实现初步的应用落地,除了技术研发和法律合规之外,当前最大的困难在于产品推广。对大多数人来说,区块链和数字身份都是陌生的概念,社会共识尚未形成,如何进行推广和普及既是创业者的使命,也需要我们每个区块链从业者的努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1:5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