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Vitalik Buterin:简析 Rollup 等以太坊二层扩容方案信任模型

区块链应用永远不可能实现完全免信任,但是不同应用在免信任程度上却差别显著。

原文标题:《干货|信任的模式》撰文:VitalikButerin,以太坊创始人翻译&校对:闵敏&阿剑

对于许多区块链应用来说,免信任性都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谓的免信任性,就是应用的正常工作不以特定参与者按特定方式行事为前提,即使他们将来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意料之外的举动。区块链应用永远不可能实现完全免信任,但是有一些应用在免信任程度上远远高于另一些项目。如果我们想要朝着信任最小化迈出坚实的步伐,就得先辨别出信任程度的高低。

首先,我个人对信任的定义很简单:信任就是对其他人行为的假设。在疫情爆发前,你不会因为害怕别人突然捅你一刀而与刻意跟他人保持两米的距离。这就是一种信任:一方面是信任他人不会暴走,另一方面是信任法律制度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约束力。当你运行其他人写的一段代码时,你相信他们是诚实的,至少有足够多的人对这段代码进行过审计,知道里面没有bug。不自己种菜也是一种信任:相信会有足够多的人为了赚钱而生产粮食。你可以信任不同群体,信任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数据:Vitalik相关巨鲸地址于2小时前将2013枚ETH转入OKX:7月11日消息,据Lookonchain数据显示,与Vitalik Buterin相关的0x9e92开头巨鲸地址于2小时前将2013枚ETH(价值约合376万美元)转入OKX。据悉,Vitalik Buterin地址于2022年12月30日到2023年5月18日期间共计向0x9e92开头地址转账22,300枚ETH(4160万美元)。[2023/7/11 10:48:56]

为了分析区块链协议,我会将信任拆解成四个维度:

你需要多少人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总参与人数有多少?需要这些人出于什么动机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需要他们是利他主义者,还是唯利是图者?是否需要避免他们之间产生协同?如果这些假设被打破了,对系统的破坏有多大?现在,先让我们聚焦于前两个问题。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

VitaDAO完成410万美元融资,辉瑞风投部门Pfizer Ventures等参投:1月30日消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VitaDAO完成410万美元融资,辉瑞的风投部门Pfizer Ventures、Shine Capital、L1 Digital、Balaji Srinivasan等参投。

这是辉瑞在web3领域的第一笔投资,该公司通过特殊目的工具持有Vita治理代币,甚至参与了治理提案。该轮融资的消息是在辉瑞先前宣布向VitaDAO提供500,000美元的承诺之后发布的。

VitaDAO资助的项目主要关注长寿和衰老过程,支持了生产mRNA药物的斯坦福大学分拆公司 Turn Biotechnologies,以及哥本哈根大学一项关于了解药物对衰老过程影响的研究。

VitaDAO旨在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资助长寿研究项目和将于明年从DAO中剥离出来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TheBlock)[2023/1/30 11:36:40]

绿色越深表示越健康。让我们详细分析以下几种情况:

Vitalik Buterin:FTX事件为加密货币提供了教训:金色财经报道,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TX事件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区块链技术很稳定,以太坊社区中的许多人也将其视为一直相信的事情的验证,即中心化的任何东西都是可疑的,公开透明的代码高于个人。此外,VitalikButerin还表示,加密货币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彭博社)[2022/11/21 22:11:15]

1:1:整个系统只有一个参与者。如果这名参与者确实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系统就会正常运行。这就是传统的「中心化」模型,也是我们所要超越的模型。N:N:「反乌托邦」世界。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要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如果有任意参与者失败,那也没有备份方案。N/2:N:这是区块链的运作方式——如果大部分矿工是诚实的,区块链就能正常运作。要注意的是,N越大,N/2就越有价值。相比只由少量矿工/验证者控制的区块链,矿工/验证者广泛分布的网络有趣得多。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想要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因为还有51%攻击的问题存在。1:N:在众多参与者中,只要有一名参与者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整个系统就能正常运行。任何基于欺诈证明的系统都属于这一类。可信设置也是如此,不过在可信设置中,N通常较小。要注意的是,N越大越好!极少数:N:在众多参与者中,只要有达到固定人数的小部分参与者如你预期的那样行事,整个系统就能正常运行。数据可用性检查就属于这一类。0:N:系统无需依赖外部参与者即可正常运行。自我验证区块有效性就属于这一类。尽管除「0:N」之外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但是这些模型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相信某个特定的人会如你所预期的那样行事,和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如你所预期的那样行事,二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相比「N/2:N」和「1:1」,「1:N」与「0:N」更为接近。或许有人会觉得「1:N」模型与「1:1」模型很像,因为这两种系统都依赖一名参与者,但实际上它们之间迥然不同:在「1:N」系统中,如果这名参与者消失或作恶,换一名参与者即可;如果是「1:1」系统,你就只能束手无策。

动态 | Waves发布互操作性协议Gravity Hub:金色财经报道,俄罗斯开源区块链平台Waves正在推出Gravity Hub,这是一个与区块链无关的协议,旨在解决互操作性问题。它还会将来自外部世界的数据馈送到区块链。Gravity Hub本质上是一个没有任何代币的区块链,但是可以与Waves平台、Waves Enterprise或以太坊等其他区块链进行通信。[2019/12/12]

尤其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你正在运行的软件,其正确性通常也取决于「极少数:N」信任模型,以此确保软件代码出现bug时,会有人及时发现。在了解这一事实后,你就会发现,努力从「1:N」模型转向「0:N」模型如同为敞开窗户的房子安装防盗门。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如果你的信任假设被打破,对系统的破坏有多大?在区块链上,最常见的两种故障类型是活性故障和安全性故障。活性故障就是你暂时无法进行操作。安全性故障就是出现了系统想要预防的情况。

动态 | EOS的Activity指数为 3848 万 排名第1:据IMEOS报道,根据blocktivity.info的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18年12月25日11点00分 ,区块链活跃度指数排名前五名分别为:EOS,WAX,BitShares,Steem,Bitcoin。其中EOS的Activity指数为38,489,477,排名第1。Activity指数为最近24小时内在区块链上执行的操作数量。[2018/12/25]

以下列举了一些区块链Layer2协议所采用的信任模型。我使用「smallN」来指代layer2系统本身的参与者集合,「bigN」来指代底层区块链的参与者。我的假设是Layer2的社区总是小于其底层区块链的社区。另外,我所谓的「活性故障」特指代币长时间卡住的情况。无法使用系统但能即时提款的情况不算作活性故障。

Channel类:使用「1:1」信任模型来确保活性,「N/2:bigN」模型来确保安全性。Plasma:使用「1:1」模型来确保活性,「N/2:bigN」模型来确保安全性。Plasma:使用「N/2:smallN」模型来确保活性,「N/2:bigN」模型来确保安全性。OptimisticRollup:使用「1:1」或「N/2:smallN」模型来确保活性,「N/2:bigN」模型来确保安全性。ZKRollup:使用「1:smallN」模型来确保活性;不存在安全性故障风险。ZKRollup:不存在活性故障风险和安全性故障风险。最后是关于激励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你所信任的参与者需要非常利他主义,一般利他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默认情况下,「欺诈证明」需要参与者是利他主义的,但是程度如何取决于计算的复杂性,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修改规则,使之变得理性。

如果我们增加一种方式来支付服务费,那么帮助他人从ZKRollup上取款的行为就是理性的,因此没必要担心无法退出Rollup的问题。与此同时,如果整个社区都同意不接受通过51%攻击创建的区块链,就可以减轻其它系统的风险。

结论:如果你听到有人说某个系统「依赖于信任」,一定要问清楚!这个系统是「1:1」模型、「1:N」模型还是「N/2:N」模型?这个系统需要参与者是利他主义还是理性主义?如果是利他主义,参与者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果假设被打破,那么你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取回自己的资金?几个小时?几天?还是永远无法取回?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你才能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系统。

来源链接:vitalik.ca

以太坊

以太坊

开放的分布式区块链应用平台,通过其专属加密货币Ether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处理点对点合约。允许任何人建立和使用通过区块链技术运行的去中心化应用,没有任何欺诈、审查、第三方监管。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由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旨在共同构建一个更全球化、更自由、更可靠的互联网。以太坊EthereumETHERCERCERC20ERC721ERC以太坊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火星币源代码 : 一个最小化的区块链系统

近期有个国内著名技术协会的约稿,正好向技术圈分享一下我对区块链系统的拙见。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即使是有计算机背景,懂编程的同学,都也不怎么清楚区块链到底是怎么回事.

[0:15ms0-0:5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