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经过?
12月币圈来了一件大新闻:热门加密货币硬件钱包Ledger的电商数据库曾在2020年6月被黑,到目前,大量的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包括超过100万封电子邮件和272,000多个个人信息泄露、包括收货地址和电话号码。
与2017年的Equifax黑客事件类似,此次该黑客事件曝光了超过1亿美国家庭隐私数据,2020年Ledger数据泄露事件已影响了全球加密货币社区。Equifax数据泄露被认为是诸如GDPR和最近的CCPA之类的数据隐私法规的警钟。Ledger会违反数据隐私法吗?
AnChain.AI认为提高公众对即将发生的欺诈和网络犯罪的认识是迫切的。作为一家领先的区块链网络安全公司,我们的威胁情报表明,信息泄露的影响实际上被低估了,这也关系到我们个人。我们也有员工、投资者、朋友和家人受此大规模数据泄露影响。
Ledger数据泄露有多严重?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加密货币客户数据泄露事件。它影响了以下领域的超过100万全球Ledger客户:区块链、银行、风险投资、政府、大学和许多个人。还显示了对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全球影响。
Ledger Live的BTC浏览器出现问题,导致不能发送BTC等问题:4月21日消息,Ledger Live的BTC浏览器出现问题,导致不能添加BTC账户、发送BTC或查看新交易。在解决此问题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Electrum使用Ledger。[2021/4/21 20:43:45]
违反的Ledger客户的隐私数据包括:电子邮件、姓名、真实地址、电话号码。Ledger部分违规数据如下所示,可以看出这些组织受到了影响:
包括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巴西和新加坡政府,摩根大通银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等。
来自Ledger数据泄露的部分记录:有来自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巴西和新加坡政府,摩根大通银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等。
在此违规事件中,大多数Ledger客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以及许多欧洲和亚洲国家。有趣的是可以看到数据保护法规,例如欧洲的GDPR和美国的CCPA将如何应对这一数据泄露事件。
谁真正受到了影响?
CFTC批准LedgerX清算与加密货币不直接相关的衍生品:金色财经报道,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周三表示,在经过修订的注册令获得批准后,LedgerX现在被允许清算与加密货币不直接相关的产品。CFTC在简短的声明中说,除了先前授权的掉期之外,LedgerX“被授权为完全抵押的期货和期货期权提供清算服务,将不再局限于清算数字货币产品”。[2020/9/2]
AnChain.AI数据科学家深入研究了大规模的泄露数据。通过使用一些NLP和Python脚本,我们分析了所有电子邮件域,并发现这些组织受到了影响。
令人惊讶的是,Ledger的客户群相当广泛,其中包括与加密货币远程相关的传统行业,例如:大型银行、咨询公司和政府。
18个风险投资基金:A16z,SIG,IndexVenture,BVP,Sequoia,Founders...
32家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银行...
70个区块链公司:Ripple,Coinbase,币安,Kraken,Chainalysis,Bittrex,…
动态 | 法国网络安全机构向Ledger Nano S硬件钱包授予安全证书:据Cointelegraph消息,3月18日,法国国家网络安全机构ANSSI向法国加密硬件钱包公司Ledger的Ledger Nano S颁发了一级安全证书(CPSN)。据悉,ANSSI自2018年6月1日开始,一共评估了261种产品,其中有122种通过了认证。评估范围涵盖“防火墙、身份识别、身份验证和访问、安全通信以及植入软件”。[2019/3/18]
78家咨询公司:埃森哲,德洛伊特,普华永道,安永...
87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特斯拉,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谷歌,Salesforce,迪士尼...
157个政府机构:美国司法部,国税局,新加坡,巴西...
278所大学:康奈尔大学,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有趣的是在Ledger客户数据库中发现特斯拉员工曾发邮件表明希望和埃隆·马斯克交谈。
受影响行业的完整细分图
动态 | LedgerX或将推出受CFTC监管的ETH衍生品:据ccn报道,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比特币衍生品平台LedgerX正在准备扩展其加密货币产品线,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ETH衍生品,并且做好了上线的准备,只待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虽然LedgerX尚未公开证实这一消息,但消息人士表示,如果该产品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可能会在10月5日的CFTC会议结束后正式推出。[2018/9/26]
大多数被泄露的电子邮件可能是使用个人电子邮件(例如Gmail,Hotmail,Yahoo,Mail.ru等的零售商。
你该采取什么措施?
在加密货币历史上,Ledger数据泄露确实是灾难性的网络安全事件。我们希望这将促使业界重新审视其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权,并确保客户的数据像其加密资产一样受到保护。
接下来的3个步骤:
1、首先,你应该检查自己是否受到影响:https://ledgerhack.anchainai.com/
2、了解风险:Ledger数据泄露仅涉及其电商网站,而不涉及其硬件钱包。你在Ledger钱包中的加密资产一如既往的安全。
Ledger Nano S:开始支持BTCP和Zencash:刚刚Ledger官方推特宣布,已经开始支持BTCP和Zencash。BTCP全球均价25.86美元,涨幅4.49%;Zencash全球均价33.14美元,跌幅1.44%。Ledger是一款加密货币硬钱包。[2018/4/18]
3、期望从各种攻击媒介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电子邮件,电话SIM交换攻击等等。我们准备了有关如何识别它们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大规模数据泄露影响的详细指南。
本教程将指导你如何识别它们,并确保自己免受大规模数据泄露的影响。
了解需要承担风险:
这4条关键的私人信息已从Ledger的客户数据库中泄露:
1、姓名
2、电子邮件
3、家庭地址
4、电话号码
在Ledger数据泄露中泄露了上述4个不同客户的私人信息后,AnChain.AI团队重点介绍了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的这四种攻击媒介:网络钓鱼攻击、电话SIM交换入侵、子电话攻击和人身攻击。
1.网络钓鱼攻击
由于安全漏洞,会出现让你尝试下载Ledger的“最新版本”或输入你的24字恢复词语。Ledger设备本身没有安全漏洞。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会利用你的电子邮件地址来你。即使看起来是来自Ledger的官方网站,也不要单击链接或提供任何信息。Ledger绝不会通过这种强迫提供信息的方式来保护你。
Ledger维护着所有网络钓鱼活动的日志,从而保护客户。请留意动态,保持最新状态,如果你发现自己遭到了钓鱼攻击,请在此处的ledger.com官方网站发送信息。
2.更换手机SIM卡入侵?
2020年初,发生过一起更换SIM卡而盗取加密货币的案件。由于此数据泄漏涉及到电话号码,因此了解更换手机SIM卡入侵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将使用社交工程技术来访问你的手机服务提供商。如果成功,他们将说服服务提供商将与你的帐户关联的SIM卡切换到他们自己的SIM卡。此时,攻击者可以控制你的呼叫和短信,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攻击和短信来利用你的更多信息,包括访问基于SMS的两要素身份验证的可能性。为了反击,请确保在你的手机帐户上设置了PIN。
Sprint:作为Sprint用户,你应该已经设置了PIN。注册后,将使用sprint.com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连同PIN码一起,系统会要求你选择一个安全问题并提供答案,以防万一你忘记了PIN码。你可以随时登录sprint.com并单击“我的帐户”,然后选择“配置文件和设置”来更改帐户PIN。
AT&T:转到你的帐户头像,登录,然后单击“登录信息”。如果你有多个AT&T帐户,请选择你的无线帐户,然后转到“无线密码”部分下的“管理额外的安全性”。进行更改,然后在提示你保存时输入密码。
T-Mobile:首次登录我的T-Mobile帐户时,设置PIN或密码。选择短信或安全性问题,然后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VerizonWireless:致电*611并要求你的帐户进行端口冻结,然后访问此网页以了解有关在帐户上启用增强身份验证的更多信息。
如果可能,请使用基于应用程序的2FA,例如GoogleAuthenticator或Authy。这些身份验证器不受更换SIM卡攻击的影响,因为它们与你的手机号码无关。?
3.电话
由于Ledger没有客户电话号码,请留心者通过假冒客户支持来利用你的个人号码。过去,曾建立了假冒网站,声称这些网站代表Ledger客服。他们很可能会利用此漏洞,并建立类似的网站。
如果你怀疑者正以这种方式与你联系,请不要忘记将其报告给Ledger的网络钓鱼尝试站点。
4.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是罕见的,因为它也暴露了黑客。对于那些身处豪华社区的272,000,000Ledger客户违规行为高资产净值人士来说,人身安全始终至关重要。黑客可以利用个人地址泄露来采取威胁策略:
如果你居住的房地产价格昂贵,那么考虑泄露的影响非常重要。及时了解你附近的最新动态,并向报告任何可疑活动。另外,如果你收到威胁,请向Ledger和你当地的当局报告。
如果你的公司被提到,请联系AnChain.AI网络安全专家团队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AnChain.AI为全球客户提供免费查询Ledger数据泄露
https://ledgerhack.anchainai.com/
本文来自?AnChain.AI,原文作者:AnChain.AI。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