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天平链、云上物证室 区块链为法院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法官,你们这个平台真系掂!”让香港居民李女士发出如此感叹的,是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的涉港澳案件区块链授权见证通平台。

去年2月,年逾古稀的李女士所涉案件已进行过庭询,由于代理律师授权委托手续不完备,需另行补齐材料。李女士身体欠佳又住在香港,疫情防控期间往返难度较大。广州中院办案法官孙远风建议当事人与律师通过区块链授权见证通平台补齐授权手续,并协同律师远程指导李女士使用平台。授权见证当天,孙远风、李女士、律师同时登录平台进行三地连线,李女士独自顺利地完成了全部操作。

广州中院副院长吴翔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广州中院通过引入5G、区块链、超高清视频等技术,开发建设了高效便捷的区块链授权见证通平台,有效解决了港澳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天平链”“云上物证室”……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各地法院纷纷引入区块链技术为法院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有力提高了审判质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北京互联网法院“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平台”2.0版亮相:9月2日消息,记者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1C展厅“首都版权”展区见到,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共同搭建的“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平台”2.0版本全新亮相。

据悉,在2020年服贸会上该平台1.0版本发布,升级后的2.0版本实现对数字版权确权、授权、交易、维权等各环节的全面覆盖。通过司法标准前置、数据的跨链验证与获取、国家级行业协会数据上链等机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天平链-版权链协同治理平台能够达到确权强化、举证简化、维权优化、认证易化的效果,进一步保障数字版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数字版权大市场。(新华网)[2022/9/2 13:05:16]

有力提高审判质效

针对电子数据存在虚拟性、脆弱性、隐蔽性、易篡改性等先天不足以及在司法实践中被采信难度高、效率低等特点,北京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建立电子证据开放生态平台——“天平链”。

数据:Uniswap v2 LP费用超过比特币网络7天平均费用:以太坊开发者Evan Van Ness 援引CryptoFees数据称,按每日收费计算,Uniswap已经连续两天超过了比特币。Uniswap创始人Hayden Adams很快回应称:“Uniswap v2 LP费用终于超过了比特币网络7天平均费用。如果按v3计算,会更高。”Uniswap在过去24小时内产生了710万美元的费用,而比特币的费用为460万美元。尽管有批评人士立即指出,Uniswap的Gas费用很高,但Hayden Adams指出,有关收入实际上是支付给流动性提供者的交易费,而不是Gas费。在另一条推文中,Adams表示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是非常必要的,他指出,今天,仅Uniswap用户就花费了大约4200万美元的Gas费用,几乎是同期比特币网络费用的5倍。(Cointelegraph)[2021/5/12 21:52:24]

电子数据在案件审理前会涉及生成、存储、传输、提交4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难被采信。而区块链存在去中心化结构、不可篡改、加密存储等特点,可以确保电子数据证据所有环节真实可信。

Tether 7天平均转移价值超过比特币和PayPal:CoinMetrics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8月20日,调整后的Tether 7天平均转移价值超过35.5亿美元,该研究报告显示比特币的7天平均转移价值为29.4亿。而PayPal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在线支付巨头的每日平均转移价值约29.4亿美元。(cointelegraph)[2020/8/26]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刘玄向记者讲述了平台的使用方法:“天平链”的应用接入方在产生或收到电子证据后及时进行摘要处理,广播到可信联盟链网络,存证成功后“天平链”返回唯一的存证编号;当有诉讼发生时,应用接入方向北京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提交电子证据和存证编号;诉讼平台根据诉讼编号向可信联盟链查询存证内容,据此自动摘要对比以验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存证时间。

“‘天平链’可以存证当事人上传到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防止其被篡改,保障诉讼安全,也可以验证进行过‘天平链’存证的诉讼证据,解决当事人取证难、认证难的问题。”刘玄说,通过对接入“天平链”的第三方平台制定接入标准,前置电子证据真实性审查工作,提高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为法官省去验证证据是否为原件的工作,且较人工验证准确性更高。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天平链”证据区块链等黑科技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桥梁发挥着重要功能: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期间,围绕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社会治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AI虚拟法官、“天平链”证据区块链、文书自动生成、淘宝微淘、移动微法院等“黑科技”,作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桥梁发挥着重要功能。(每日经济新闻)[2020/3/26]

2019年4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采用“天平链”证据的判决出炉。法院通过调取“天平链”进行自动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涉案证据自存证到“天平链”后未被篡改过,得出区块链存证验证成功的结果,因此采纳该电子证据,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据刘玄介绍,目前“天平链”已形成集数据生成、存证、取证、采信为一体的审判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取证时间由几周甚至几个月缩至一瞬间,有力提高了审判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

动态 | 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天平链2.0”: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发布《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和《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上链内容标准、扩大联盟链生态等,探索“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天平链2.0”新模式,打造司法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示范平台。

目前,“天平链”已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已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4万件案件全部上链,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000万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亿条。(法制日报)[2019/12/9]

当前,北京、广东、浙江、四川等地法院均已上线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已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实际应用案例,其具有的多方参与、防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可有效辅助法院开展相关工作,解决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惠及多个司法环节

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中,原告通过司法区块链平台对被告发表被控侵权文章的行为进行了取证和存证,形成相关的哈希值和证据文件。法院在审理中采信了原告的证据,判令被告侵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同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随后多个涉及确权、维权的联盟链陆续加入。目前该院司法区块链接入底层节点27个,存证总量超过56.2亿条。

“司法区块链从源头上实现网络行为上网就留痕、留痕即可溯,试点的电子商务领域纠纷从1.3%下降至0.6%,互联网金融领域纠纷从0.7%下降至0.03%。”杭州互联网法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蓦介绍说。

当前,区块链技术已在法院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在多个司法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有效解决了涉网案件存证难、取证难、采信难问题;广州中院涉港澳案件区块链授权见证通平台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立案诉累;四川宜宾两级法院创新构建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法律人工智能多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化查封体系,实现法院查封阶段对查封财产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便捷化监管,对企图破坏设备、违法入侵被查封标的物的相关人员及其行为实时视频采集取证并同步上链存证,切实解决了传统执行查封面临的封条易损坏、人为破坏取证难、查封财产难管理等难题。

在吴沈括看来,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实践,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案件审理、庭审参与、答辩质证等司法流程,还能够更好地确保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隐私安全。

不断推出创新应用

正如吴沈括所言,当前,各地法院正在不断推出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创新应用。

3月19日,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可在举证质证环节中,作为作案凶器的瓷盘碎片却没有出现在法庭上,而是通过“云上物证室”技术应用,所有物证都通过3D影像方式呈现在法庭上。

“办理刑事案件,相关物证会从流转到检察院,再从检察院流转到法院,既不利于证物保管,也与刑事案件一体化办案模式不相适应。”嘉兴中院审管处处长孙浩告诉记者,有了“云上物证室”后,物证可以事先完成3D扫描并进入办案办公平台,这样在刑事诉讼各个阶段都不必移送实物证据,代之以3D影像呈现。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物证仓库“物满为患”的现象,嘉兴中院去年创新推出以“3DAI区块链”为核心的“云上物证室”,打造数字化智能物证管理应用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法院物证存储难、管理难、查找难等痛点。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探索利用区块链化解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新路径,实现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据了解,朝阳法院将试点小区的物业合同全部上链,实现全链条存证,同时向监管机构推送预警提示;将纠纷导入区块链后续链条中,对接协作的律所通过电子律师函释明双方权利,督促达成和解;在律所督促无效的情况下,将纠纷导入“无诉朝阳”工作平台,交由区法院、区房管局、区司法局、区物业行业协会联合组建的第三方调解分流平台调解;经调解无法实质性化解的,再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这项机制目前已在朝阳区7个小区试点,2068份物业合同传至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区块链,效果良好。”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庭长吴彬对记者说。

吴沈括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虽然在法院工作中应用前景广阔,但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需要完善相关规范,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吴沈括建议,制定区块链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规章,明确应用范围、应用流程及日常监管和维护等工作,防止技术滥用、误用。同时,紧密结合各地法院的实际需求,切忌一哄而上、盲目盲从。

“要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科学规范地推广使用,避免落入技术依赖的陷阱。”吴沈括提醒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FILETH:走进CBX,了解一场隐私革命

走进CBX,了解一场隐私革命“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吗?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交通、网上银行、网购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0:0ms0-1:1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