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圆桌讨论:DFINITY主网上线,能否开启行业新时代?

5月8日,去中心化计算平台DFINITY联合36氪及Odaily星球日报举办「DFINITY互联网计算机主网上线发布会」。发布会聚焦互联网计算机的技术和发展,与去中心化建设者们共同探讨技术与应用,机遇与挑战,商业与生态。

在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环节,DFINITY邀请到SNZCTONeo、星云链创始人HittersXu、HashQuarkCEOLeo、HashKeyCapital投资经理Rui、DFINITY技术工程师PaulLiu、以及星球日报创始人兼CEOMandy就“DFINITY主网上线,能否开启行业新时代”主题展开讨论。

Neo认为,DFINITY的应用构成类似虚拟的互联网计算机,为每个应用保留了独立的数据空间,也让每个应用之间分工协作,进而构成巨大的生态网络,更好服务用户,也更符合未来开放应用趋势。随着未来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早期的“去中心化小程序平台”会慢慢形成去中心化云服务。

Hitters肯定了DFINITY的独立创新,“DFINITY没有遵循以太坊的路径,而是通过容器把计算和存储合在一起。原生存储的好处很大,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以太坊的强状态下的一些机制,我们看到以太坊的状态存储量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以太坊要从1.0转到2.0。DFINITY追求的横向扩容,和以太坊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们看好它的一个原因。”

Leo则认为,DFINITY可以利用好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优势,“仅从技术指标而言,DFINITY能做的,AWS一定能做;而DFINITY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一条区块链,去中心化,没人能控制链上所有的东西。”此外,应用需要的是快速开发和试错,这也凸显了区块链的成本优势。

Rui也认同,在去中心化环境开发的试错成本很低,这对于绝大多数独立/优质开发者是非常有优势的。谈及传统互联网向区块链迁移,Rui表示,很多大厂对区块链的认知不差,但考虑成本,更倾向与优质区块链合作。大公司和区块链可以对立,也能共存,之间隔阂并不厚。DFINITY最能兼容传统领域需求,在性能、稳定性等各方面不错,即便和AWS等合作也不会有很大问题。

Paul表示,DFINITY上跑的程序或应用的计算结果正确性是可以被信任的,而无需信任底层服务提供商,这个特点蛮有意思,也会减小应用跟应用之间的组合的壁垒。同时,区块链上的应用的组合能力算是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我会期待有更多的其他方式,能让各种各样的应用更容易地组合在一起,跳过繁琐的对接工作,也希望看到DFINITY跨更多领域组合,释放威力。”

现场 | 新加坡共识大会圆桌:虚假项目的时代正在结束 ?:金色财经9月20日现场报道,在新加坡共识大会《解除对亚洲加密货币项目的抵制和误解》圆桌讨论中,Primitive Ventures创始合伙人Dovey Wan表示给人们造成这样印象的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创新币交易所都设在亚洲,同时缺乏与西方投资者的交流,场外与机构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也存在一定差异和滞后性,而虚假项目频出的时代正在结束。嘉宾们表示,许多优质项目是源于亚洲的,另一方面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应对虚假项目有一定鉴别能力,可以通过领英、社交媒体以及分别与项目方不同人员沟通等方式鉴别和确定项目的可靠性。[2018/9/20]

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经Odaily星球日报编辑整理,enjoy~

Mandy:各位嘉宾今天来参加DFINITY主网上线发布会的圆桌。首先,邀请各位老板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Neo:大家好,我叫Neo,SNZ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技术研究、还有项目开发。

Hitters:大家好,我叫徐义吉,Hitters,是星云链创始人,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

Paul:大家好,我是Paul,DFINITY工程师,我是17年底加入这个团队的,主要负责开发、共识协议方面的工作,谢谢大家。

Rui:大家好,我叫Rui,我在HashKeyCapital做一级市场投资,早年是以万向区块链的名义参与投资DFINITY,我们之后也会去关注DFINITY生态项目。

Leo:大家好,我是Leo,来自HashQuark。我们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商,也很早就参与了DFINITY生态的建设,谢谢大家。

Mandy:感谢各位老板非常简短的介绍,首先我们还是从一个比较宏大的角度来聊一聊。因为DFINITY从18年起有非常多的顶级机构投资就已经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天王级项目了,也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主网出来,刚好又是在市场非常好的时候。我们非常期待DFINITY能够驱动行业新一轮的创新,所以就想请各位嘉宾从自己的角度先聊一下,你们认为DFINITY的创新可能到底体现在哪里,有可能会为区块链行业带来哪些比较显著的创新,又有可能会创造哪些商业价值?

Neo:我来讲三点。

第一点,是模式创新。比特币类似数字黄金,解决价值存储问题;以太坊作为去中心化发行和清结算平台;DFINITY则带来去中心化应用的生态网络。所以我们觉得DFINITY像是第三代——在智能技术上的迭代。

第二点,技术创新。因为它很早就引入了VRF等基础技术,并设计出了自己的类似区块链神经元系统——BNS,还有随机灯塔等。它同时提供了类似传统互联网里面的容器技术,里面不仅能存放Dapp的前端,还有业务层、数据层,所以从前端到业务逻辑到数据都可以托管在DFINITY生态,更加去中心化。此外,整个系统支持横向扩展,有点类似分片,每个容器存储自己的一部分应用数据,所以理论上讲,未来随着应用不断扩展,也可以支持横向扩容。

现场 | 共识大会(新加坡)圆桌:区块链提供的部分解决方案与实际流程存在偏差:金色财经9月19日现场报道,在新加坡共识大会上,来自R3、Anquan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相关人员参与讨论了分布式账本在清结算中的进展问题。针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降低成本、加速结算、系统稳健性提升等方面进展缓慢的问题,嘉宾表示,区块链技术只提供了方案支持,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人们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因为这是区块链提供给的方法,与人们现有的工作流程存在偏差。[2018/9/19]

第三点,业务模式创新。基于上面的两点创新,DFINITY有望让整个区块链行业的项目进入第三代,引领区块链应用爆发,同时也带领区块链出圈。

Hitters:谈到DFINITY创新的话,由官方介绍更合适,因为毕竟还没有上主网,创新还需要被实践所验证。从更大的角度上来看的话,DFINITY的创新不依赖于以太坊,没有遵循以太坊的路径,而是通过容器把计算和存储合在一起。原生存储的好处很大,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以太坊的强状态下的一些机制,我们看到以太坊的状态存储量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以太坊要从1.0转到2.0。DFINITY追求的横向扩容,和以太坊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们看好它的一个原因。

Paul:前面两位老师讲得很好,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为两方面。

一是定位,在战略定位上我们想要取代现有的云服务,和大多数区块链定位不同。我们会将区块链用户和云服务用户合并,在产品上也汲取两方面优势。

二是技术,前两年很多公链号称自己能够一秒钟处理多少笔交易,这是吞吐量的问题。但有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问题是延迟,或者说是响应速度。我发出一个请求后,多快能收到回答。在传统的互联网行业这似乎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发请求到网络服务器,马上就接到回答。回答区块链世界,以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大概在一秒或者两秒之内对交易最终确认。

DFINITY会区分响应速度和高并发两个概念,如果是说发起一笔交易,需要写数据、修改链上数据,DFINITY大概在一两秒就能完成;读数据的话,在100毫秒左右,跟传统的网站服务器没差别。这就扫平了在区块链上构建互联网应用的障碍。

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随着主网上线,会披露更多的技术细节,也包括源代码、更多的文档。

Rui:我们一直非常看好DFINITY,毕竟是行业的“老人”做的。公链是很难的赛道,17年很多互联网出身的团队做公链,大多做不好,因为需要兼顾的东西很多:互联网级别的体验、圈内的开发者、用户需求等等。所以成熟与非成熟团队间的差别很大。这些年公链升级,都有号称4.0、5.0的,但始终没解决核心问题——开发者的应用性或者说迁移成本。再者,很多公链没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大多链没跑出自己的独立应用,更多是在其他链上抄袭、依靠赚钱效应。

百人圆桌 冲浪:区块链操作系统是个伪命题:在金色财经百人圆桌EOS系列问题上,对于“有不少项目希望基于EOS搭载其DAPP应用,EOS能否担此重任?”的问题,冲浪表示:区块链操作系统是个伪命题,以后会有很多更细粒度的共识和更多的公链。而不是以后的杀手级应用诞生在公链操作系统上。以太坊价值在于智能合约的技术,而不是以后各种DApp都基于以太坊。[2018/6/20]

但DFINITY做的很好,他们说要做互联网计算机。此外,他们所说的底层的设置、应用性、语言间接性,至少实现了,并在未来2、3年内有可能跑出独立的应用空间。这很不容易。如果有条件做出自己独立的应用,将有大规模扩展的机会。

市场上,像Flow、波卡、BSC、Solana等都找到了自己的方案,所以开发者和用户愿意进入,这就说明了这条链运营成功了。

DFINITY是一个很老的团队,沉淀很久,知道圈里圈外的人在想什么,讲到“互联网计算机”这个故事大家会觉得没有问题。

Leo:前面几个嘉宾从各个方向都聊得很好,我可能从别的角度谈一谈。我自己的很朴素的理解是:DFINITY的定位是互联网计算机,跟比特币、以太坊等都不一样。

为什么大家相信区块链?因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人能控制里面的资产。但缺点是性能差,不能支撑太多的东西。

互联网我们都觉得很好用,不管是阿里云承接双11流量还是AWS承受黑色星球五流量。但很多人选择不在上面跑计算,是因为他们中心化。

这就涉及到“鱼和熊掌想兼得”的问题,我们缺的是去中心化、又能支撑大量计算的,才会产生不同的应用,在DFINITY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虽然我们不确定创造新商业价值的新东西具体什么样,但我肯定不会是基于现有模式的。

Mandy:刚才各位嘉宾提到DFINITY不局限于区块链行业,终极目标是迭代云服务产业。那接下来欢迎从互联网和区块链的不同角度来聊一聊,DFINITY如何和AWS这些大厂竞争,技术角度以及商业角度?

Leo:仅从技术指标而言,DFINITY能做的,AWS一定能做,DFINITY没优势。像我刚才所说,DFINITY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一条区块链,去中心化,没人能控制链上所有的东西。当技术、运维都是去中心化的,很多人会主动参加作为节点。而传统云厂商需要大量运维人员,构建公司,养团队。DFINITY、比特币、以太坊不需要这些,而是靠社区。

举个例子:已经上市的Coinbase有几千人的团队;Uniswap几千行代码,没有运营和推广,甚至没有公司制。DFINITY和现有云厂商比较也是这样,前者有基于token的经济模型在激励社区参与,不需要很大型的团队,也很可能跑出来。在这方面,大家从以太坊已经看到了DAO组织架构。

金色圆桌 中高会执行理事长朱涛:创新有待包容,投资需归理性:在金色财经百人圆桌EOS系列问题上,对于“最近,与EOS相关的系列消息好坏参半,有人力挺、有diss,您对此持有何种看法”的问题,中高会区块链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朱涛表示:科技工作者也是真理守夜者,“经典与显眼,只差一步”!每项科学技术由论文到专利,由专利到样品,由样品到产品,都要经历很多不确定与波折。EOS作为区块链技术中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包容与激励。但同时也要理性看到,脱离实际技术发展规律,没有一定时间沉淀、严谨的科研步骤和实验室完善的检测手段,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会出现发展中的问题。

投或不投,EOS都是一项技术,就在那里,骂与不骂,EOS都是一项技术,就在那里。冷静想想是中性的EOS出了问题,还是当初溺爱恐怕挤不上车的人“泡沫”期许,被现实不按科研规矩出牌的骨感现实刺破的“疼痛”!EOS作为技术还会有人去接过来继续创新,那么大家应该做点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创新有待包容,投资需归理性![2018/6/20]

站在应用的角度,需要的是快速开发和试错,这时区块链的成本优势凸显出来。如果你想去云上跑出来个微信级别杀手应用,可能要花几年时间,而在区块链上,我乐观地估计半年、一年就会出来一些杀手级应用。所以这与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运营商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

Rui:同意。在去中心化环境开发的试错成本很低,这对于绝大多数独立/优质开发者是非常有优势的。AC在YFI前至少做过5个项目,在DeFi领域充分试错,一代代迭代。而在大厂,想创新,要立项、拿资源、做Demo、说服老板……非常复杂。两者的过程或者成本是完全不同的。13年之后,硅谷也无特有创新性的toC应用。新时代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应用很难来自大厂。

相比之下,DFINITY很简单,只要学会编程语言,可以不断做新东西,市场认可就行,市场如果不认我再做下一个。很多独立开发者更适合这种模式,做产品先基于业务爱好,先为爱发电,万一哪天真火了再说。这是我和开发者们交流的经验。只要把开发环境做得高效、简单、开源,很多独立程序员愿意来此低成本试错。

谈到传统互联网向区块链迁移,很多大厂对区块链的认知不差,但考虑成本,更倾向与优质区块链合作。

DFINITY在我看来最能兼容传统领域需求,有机会与大厂合作。大公司和区块链可以对立,也能共存,之间隔阂并不厚,比如大厂也会收购创业公司。如果DFINITY在性能、稳定性等各种方面不错的话,那和AWS等大厂合作也不会有很大问题。

Paul:针对这个话题——DFINITY互联网计算机对于传统互联网开发者来说有什么创新和吸引力,前面嘉宾有说到它是分布式、去中心化架构,上面跑的程序或应用的计算结果正确性是可以被信任的,而无需信任底层服务提供商,这个特点蛮有意思。自从比特币开始,区块链就是可以被信任的计算,这一特点由以太坊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小团队开发出来的项目的威力既来自于团队自身,也来自于与其他以太坊项目的有机结合。所以区块链上的应用的组合能力算是非常大的优势。同时又因为计算可以被信任,就降低了应用跟应用之间的组合的壁垒,无需SDK,跳过权限。以太坊生态的爆发不是依靠某一个应用设计的多好,而是能把不同的应用都利用和组合起来。

MasterDAX在TokenSky区块链大会上发起圆桌会议:3月14日上午9:00,“数字资产交易所全球合规政策圆桌会议”在TokenSky主会场召开,并由MasterDAX 首席运营官 Christian Reeve担任特邀主持。本次会议由数字资产交易所解决方案供应商MasterDAX发起,出席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卢森堡金融技术基金会LHoFT项目负责人Emilie Allaert、日本四大律所之一AM&T合伙人Akira Moriwaki、DongIn Law Group合伙人李东国、CK区块链集团COO郭小川。会上,嘉宾们就“不同国家的数字资产行业政策及合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18/3/14]

在互联网世界里,我们在很多其他网站也可以登录Facebook、新浪微博,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中心没改数据;在区块链世界,我们不需要密码,只用ID,验证身份更容易。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其他方式能让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更容易地组合在一起,跳过繁琐的对接工作。

说回DFINITY,我们希望把这种可组合的威力也带给互联网计算机上的应用,看它如何跨更多领域组合,释放威力。

Hitters:我不仅仅在区块链领域参与建设,碰巧也在阿里的蚂蚁金服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们当时做技术展示经常拿出双十一的数据。我记得17年最高12万笔每秒,最近准定超过20万笔了。当时对阿里云底层的评定要求是高并发、低延迟。

提到阿里也是因为,DFINITY试图解决下一代云服务的问题,而不是下一代公链的问题。虽然DFINITY有治理和代币。

这里面的“利”在于扩展性强,几行代码就能做CanCan社交应用,同时去信任;“弊”在于对区块链原生问题的思考不够,比如从以太坊上继承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试图解决什么问题……DFINITY对这块提的不多。而从外部看,不管是对于用户还是开发者,需求还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只从区块链世界内部看,原生需求很简单,安全、透明、好用就行了。

我认为,DFINITY作为一个开放的项目,不只是互联网应用,现在的区块链应用开发者也能挖掘并共建价值。从这个角度,它和阿里还挺像的。

第二点,刚才嘉宾们聊到试错成本,我想表达的是,区块链的试错成本未必低。在阿里一年消费一两千元可以租个低端点的服务器做开发,而DFINITY的开发者要负担cycle,不只是负担开发也要负担使用成本。当然,激励就很重要了。用户会为此主动参与,社区也会反馈。

我认为,继以太坊之后,大公链的大成功将来自无缝、有效的反馈,帮助进一步迭代。因此是激励带来初始用户粘性,加之良性循环,就可能出圈拿到真正的场景用户。

第三点,聊聊未来的去中心化趋势,云服务也是一样。早至2010年,用户已经逐渐对云服务无感,云服务本身也走向专业、复杂,消除了不少门槛和成本。大趋势一定是更加安全、透明和简单。我们期待着去中心化云服务也能带来新变革和新体验。

Neo:我来讲三点。

第一点是计算和存储的去中心化,相当于是基础设施,通过构建去信任的底层延伸更多新范式和玩法。

第二是代币的经济系统,区块链天生带有代币玩法,相较传统应用玩法改变,持有即用户即“币东”。

第三是应用互联,可组合性。现在的中心化应用是各家自建业务系统,保有数据。而Dapp的数据不只服务内部业务,还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对外服务,这样非核心的数据可以借助第三方的。

DFINITY的应用构成类似虚拟的互联网计算机,为每个应用保留了独立的数据空间,也让每个应用之间分工协作,进而构成巨大的生态网络,更好服务用户,也更符合未来开放应用趋势。

DFINITY在传统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上加了应用server这一层,然后在这个上面抽象了一个容器的平台,方便部署各类应用,其实有点像去中心化的微信小程序平台。随着未来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早期的去中心化小程序会慢慢形成去中心化云服务。

Mandy:作为媒体,和很多公司有合作,我们的感受是DFINITY的气质与其他项目不同,像大厂开发者会来咨询DFINITY。那在技术底层之外,生态建设也有很多待补充的。我们观察到,DFINITY虽然落地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应用的分布领域广泛,有toC的社交等等,不像很多新公链集中在金融板块。那在吸引区块链开发者上,DFINITY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何在?以及DFINITY如何进一步完善自身生态??

Paul:目前的区块链应用集中在以太坊网络上,Uniswap智能合约的智能合约部分也就几千行代码,但是它的前端以及为前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架构并不简单。搭建这样一套架构需要在智能合约和互联网应用间架桥,让数据流通。

而我把DFINITY看做是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把前端后端放在互联网计算机上,由平台提供比如说网页服务,像是Metamask钱包,就可以做以太坊网络上的交易,结算层也可以发生在其他区块链上,早期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途径。因此DFINITY可以和现有区块链有机结合。

第二个方面,技术上,之前跨链,需要跑两条链的节点互相验证,历史数据多,成本不低,所以我们往往还需依赖第三方服务,这就又有中心化风险了。互联网计算机上的计算只需要知道公钥即可验证计算的正确性,而无需知道区块历史数据,这种可验证的简单、免第三方的解决方式,我还没在其他链上看到过。这让跨链项目更容易开发了。

第三,是并发、延迟等方面的优势。

第四,是代币设计。以太坊上发币涉及到ERC协议,新币与ETH的交互问题。而ICP通过只需一种标准,不需要很多标准来处理不同的代币类型。

第五,cycles,类似以太坊gas,但更稳定。互联网计算机希望让计算代价相对恒定,所以价值也更稳固。目前的稳定币大多锚定法币价格,有的要借助预言机调节,而DFINITY等到计算稳定时,cycles和计算价值也会稳定。不过,具体就要等平台发布后大家体验了。

Hitters:我有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比喻,DFINITY=Filecoin以太坊,因为它同时包含了原生的计算和存储。当前的以太坊为代表的公链,在计算和大数据量存储割裂开了。

说“DFINITY带区块链出圈”是很恰当的,从互联网开发者和用户来说,大家惯性强大,不是非要用去中心化方式做事。我潜在的忧虑是,对于当前行业问题和需求,DFINITY可能还不够深,我们也会帮助它持续完善。

从一个圈内底层的角度,我们可以毫无怨言地坚实地支持DFINITY,包括节点质押等。

在开发者层面,DFINITY最好能带着以太坊既有成果成长和出圈。

从用户的角度,DFINITY先抓好圈内用户,比如支持常用钱包,让用户轻松自由参与生态。因为我前面提到过,圈外用户对DFINITY的需求没那么高。

这背后会有较大价值。

Leo:我补充几点。DFINITY给开发者更丰富的土壤,因为原有的开发者还是建设偏金融体系的应用。最近最破圈的反而是NFT,我们在看NFT生态时,发现目前的基础设施支撑有待改进。现在的NFT简单来说是数字艺术品,而我认为,未来可以承载粉丝经济,不只是画,还有音视频和交互。现有的区块链很难满足这种需求。

DFINITY登场后,基于它的特性,提供了更多功能支持。如果从这个角度,可以吸引到更多开发者和终端用户。

DFINITY需要加强的还有,更方便开发者阅读文档。

Mandy:接下来的两位投资人所在的基金也都投过很多公链,比如波卡,我想问两位,你们更倾向哪类项目的投资,或者给他们的生态建设哪些建议?

Rui:我们确实投了很多生态,波卡、Solana等,每个生态的故事不同,故事很重要。比如波卡讲的是Web3.0,某种意义上革Web2.0命,反而不适合引入过去的大公司。DFINITY也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比如大家都提到过的互操作性等。最好我们宣传一个特性,做产品,这点Solana做的挺好的。BSC的路径也不错。

因此,DFINITY的生态设施可以先有5-10个,提前布局。过2-3年后看,这些布局是会实现的。NFT领域的FLOW就是如此。所以,DFINITY也可以放眼更远,不急于一上来就有很多开发者,而是让开发者看到官方的努力,让用户看到入场机会。合作、资源给予等都是具体措施。以DFINITY的基础优势,可以做到很多其他项目做不到的,不必分叉其他链上已成功的模式。这样会更有长期发展。

Neo:我们很早认识并投资了DFINITY,对它的整体建议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未来公链可能没有很大的竞争关系,大家沿着不同的技术路线向前。更具体展开是借力和开拓。

借力是指和其他成熟公链建桥,降低成熟项目的迁移门槛。

开拓是指DFINITY独特的技术架构优势,可能会更吸引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可以在游戏、社交媒体等领域逐步发力,会比DeFi用户群体更大,更容易出圈,吸引外部的投资者和用户,不要内卷。

Mandy:感谢各位嘉宾从技术开发、代币经济、生态建设等等角度作出全面解读,也特别期待DFINITY在大家的帮助和贡献之下迎来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向着互联网破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7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