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好像所有人都在玩《羊了个羊》,虽然腾讯掌门人马化腾辟谣其传出的收入流水截图为PS伪造,但足以说明这个项目“家喻户晓”的程度。
《羊了个羊》的爆款离不开其善于利用人性,“仅有万分之一的人才能通关”的胜负欲、攀比心和群体荣誉感等社交属性的设计,让用户在过关、过不去关、看广告、过关、过不去关之间不断消费时间循环。
面对如此爆款如此懂得利用人性的小游戏,再回首Web3中贫瘠且常常一波流的链游生态,不禁让人联想《羊了个羊》适合做链改吗?区块链如何能帮助《羊了个羊》做的更好、热度更持久?
如何设计《羊了个羊》的通证模型?
首先,思考下《羊了个羊》结合通证模型短期来看是否可行。
《羊了个羊》游戏内有玩家、游戏方、广告商三个群体,三者之间的价值流动是用户时间或者说注意力。事实也证明所有设计精良的游戏中氪金用户极有动力为了社交为了荣誉而付费,只不过在这款游戏里付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注意力。
但是Web3讲究的是所有权,其中包括资产所有权。也就是说用户在你的平台上花费了大量注意力,这些注意力为平台吸引到了广告商,很明显用户也是这个循环里的贡献者,用户也应该分得一杯羹。
美SEC计划提出监管券商有关AI利益冲突的规定:金色财经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计划提出监管券商有关AI利益冲突的规定,SEC开始就新的网络安全规则和人工智能提案进行投票。[2023/7/26 16:00:43]
如上,玩家注意力和广告商形成商业闭环,加入通证给用户注意力赋予了价值。因此,《羊了个羊》结合通证模型短期来看可行。
设计思路为用户零门槛进入,只需投入时间精力达到所要求等级后便可赚取收益。用户在游戏中获得代币激励,广告商和氪金用户的资金投入与普通玩家付出注意力所获得的激励之间形成闭环。
《羊了个羊》的场景有换装、羊队排行榜、移除牌、洗牌、回滚、看广告,结算可基于以太链或Polygon链。发行资产为单币和NFT。其中代币发行为公平分发。
代币以用户通过玩游戏、质押NFT的方式产出。玩游戏分为每日任务和排行榜。每日任务为第二关所剩牌数低于一个设定值后便可获得代币激励,排行榜为个人排行榜居于全网前十按排名先后可获得代币激励。
Cboe CEO:我们将继续向监管机构提供更多信息:金色财经报道,据Bitcoin Magazine在社交媒体披露,Cboe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将继续向监管机构提供更多信息,以便他们批准我们的现货Bitcoin ETF申请。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我们掌握的所有信息。[2023/7/21 15:50:30]
单币效用为支付和分红。支付代币可获得偷看牌、洗牌、回滚、羊队之战门票、创建羊队的权限。偷看牌、洗牌、回滚的行为支出应设置曲线参数,第一次比第二次价格更高,以此类推。羊队排行榜为当日零点快照,无门槛参与。羊队之战由游戏方设置每日时间段,参与羊队之战需支付门票,最后唯一赢家获得所有门票收入作为激励。质押代币可获得分红。
NFT发行方式为Freemint,发行量为10万个,50%向每日羊队排行榜特定数字排名的用户发放,20%用于公售,30%团队保留,用于调节市场供应,避免NFT炒作过热,价格过高。NFT的效用为用户的羊头像、持有NFT可参与羊队之战、质押NFT可获得代币分红。同时支持二创艺术家和制作周边的团队介入。凡是基于《羊了个羊》版权创收的利润20%分给NFT持有人。
截至2023年6月1日,全职区块链开发者有6793名:金色财经报道,Wu Blockchain发推称,Electric Capital开发者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1日,全职区块链开发者有6,793名,月活跃开源开发者有21,300名,较2022年同比下降22%。工作时间12个月及以上的开发者贡献了80%以上的代码。过去一年,Osmosis、Sui、Aptos、TON、Optimism 和 Aztec Protocol 的开发者数量大幅增加。[2023/7/10 10:12:38]
用户每日玩游戏挖矿所得代币取决于当日牌局难度,羊队之战取决于参与战队的频率、胜率,二者的投入回报率无法直接计算,避免了纯打金用户简单粗暴的挖提卖。同时,游戏方通过运营,利用人性提升入场用户的付费率。
与当前Web3圈内已有的原生链游全靠后人给前人接盘的模式相比,《羊了个羊》链改后所形成的生态经济可以吊打一众原生链游。但是,《羊了个羊》这样生态经济天然闭环的游戏加上通证模型短期来看可行,长期来看可持续吗?
目前使用加密货币抵押品的期货未平仓合约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金色财经报道,Glassnode数据显示,目前使用加密货币抵押品的期货未平仓合约的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诸如比特币或以太坊等加密抵押品本质上更加不稳定,因为相关抵押品价值的波动会放大去杠杆化事件。因此,在过去两年里,衍生品抵押品结构的健康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2023/5/13 15:01:07]
长期来看游戏加经济模型是不是伪命题?
单纯游戏性看,类似《羊了个羊》的爆款微信小程序游戏并不少见,如微信曾经推出的爆火的《跳一跳》,现在还有人跳吗?如一夜蹿升千万流量的《合成大西瓜》,现在还有人合成吗?最终的结局都离不开昙花一现。
为什么小游戏难逃昙花一现?
其一,注意力是有限的。小游戏的爆款离不开其简单的模式和利用人性的设计,按照其设计很容易就触碰到用户的“G点”。但当用户接二连三接二连三的受到打击,用户会开始思考游戏的意义,进而放弃。同时外部又不断有其它好玩的新产品新话题出现,用户有限的注意力会逐步分给其他热点。
过去24小时全网爆仓1.3亿美元:2月3日消息,Coinglass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网爆仓1.3亿美元。其中比特币爆仓3829万美元,以太坊爆仓4009.76万美元。[2023/2/3 11:44:51]
其二,认同感不断迁移。钻石本不值钱,但因为商家通过营销将其与亘古不变的爱情挂钩,便一直价值不菲。游戏不一样,在某个阶段周围人和朋友圈都在参与的时候,你玩游戏的牛逼战绩便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但当大家注意力开始转移,没有人再感兴趣再投入注意力,你在前一款游戏中获得全网第一又有什么意义?你所寻找的认同感已经是过眼云烟。
其三,设计单一。用户在游戏中的角色没有等级,没有任何成长性,用户自然而然也不具备粘性。过于简单的游戏模式很容易实现用户对游戏的“去魅”,在通关后迅速进入失落对游戏提不起兴趣的状态。其他设计精良的游戏内都有丰富的生态设计,如角色和装备升级、经验获得、碎片掉落、体力购买层级设计、玩家完成任务时长等等,让玩家沉浸在打怪升级和PvP竞技的持续爽感之中。
因此,《羊了个羊》产品如果始终是以当前的状态存在,也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金融性为导向
游戏一直被认为是用户进入Web3最好的入口,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游戏简单结合通证模式的方式并不可行。主要因为当前的绝大多数Web3用户并非真正的游戏用户,而是金融投机者,为了激励而来会使社区变形。
如2018年后出现的许多结合通证激励的内容生产平台,到今天都已经停服。其中都有一个共同原因是用户因激励而来,从而使用各种方式增大收入,直到利益和付出不等价时继续寻找下一个平台。因为,产品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就会吸引来什么样的用户。反到是一直没有给用户提供代币激励的Mirror成为目前最大的区块链内容平台,暂时不提供代币激励,让用户回归到使用产品的本质需求——内容上链。
再如PANews以前盘点过多款传统游戏链改,去观察其社区话题讨论,发现除了币圈人会去关心链改后如何打金、收益回报率如何,链改前就沉浸游戏的玩家对链改后可以获得奖励这件事并不感冒,反倒是因为打金玩家的介入破坏了其原本的平衡。
激励手段的引入需要结合产品发展循序渐进,且不能舍本逐末,忘记产品本身,只是为了赚钱来玩游戏。但是抛开通证不谈,区块链技术在游戏中依旧大有作为。
防止游戏方作恶
以《羊了个羊》为例,用户无法知道项目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牌,而且项目方也无法自证清白。《羊了个羊》也因为其胜率太低不免让人怀疑:游戏方是不是故意设计成游戏无解,从而达到浪费玩家时间精力,收取巨额广告费的目的。
此时,如果《羊了个羊》结合区块链技术中的随机数和零知识证明便可从形式上达到公平,也可自证清白。基于密码学随机生成用户的牌局,保证了发牌过程公平且不可作恶。零知识证明向用户证明某个局有没有解。
如波卡链上隐私保护协议MantaNetwork所说,游戏商可生成证明,以示某个牌局有解,但又不用透露具体解法。消除信息差,让游戏更公平。
所有权
用户在游戏内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有物品掉落,也会购买彰显身份的皮肤等,如果游戏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当有一天该游戏方无法运营停服后,用户在游戏内的这些资产便也跟着归零,不复存在。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资产上都伤害深度参与的用户。
如果游戏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无论游戏方存在与否,用户在游戏中所获得的各种资产都会一直保存在链上,可转移可交换。
互操作性
现在各个游戏都单独存在,相互之间不相通,无法交互。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各个游戏之间便可以产生链接,可以合作。比如某位用户在英雄联盟里的皮肤也可以在刺激战场里展示,或者达到某款游戏的王者可以获得内测某款尚未面世的3A游戏的内测。
开放互操作性,游戏生态不仅更加丰富,商业模式也更多元化。
综上,一个设计精良的游戏让玩家获得愉悦,游戏方获得资金,广告商获得流量,三家通赢。而游戏结合金融的模式,导致有人赚钱,有人亏钱,最后成为钱都被庄家收割走的零和博弈。
不如让沉迷游戏世界的快乐归于游戏,让沉迷金融世界的快乐归于GameFi,无需将两者强行结合在一起,导致让为游戏而来的人没有快乐,为赚钱而来的人Fomo过后一场空。
因此,游戏和区块链最优的结合方式是游戏项目只使用区块链的技术,保证用户在游戏生态内的物品所有权、公平性,以及游戏生态间的互操作性即可,而无需结合基于区块链衍生出的通证经济。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