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0x76
目前许多主流叙事认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的Web3产品,能够通过发行代币赋予用户以真正的资产所有权。如区块链游戏可以将传统游戏中的游戏资产,由游戏公司托管变为玩家自己持有;而NFT技术则赋予创作者以真正的作品所有权,并可以据此对创作者进行更好地激励。
的确,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资产的托管问题。但在失去中心化机构的帮助后,构建链上所有权其实遇到了更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了用户权益被侵害,另一方面也为一些项目方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操作空间。
因此,本篇文章就将重点集中在所有权经济的基础问题上,探讨哪些代币真的可以代表资产所有权,而哪些代币其实是比传统Web2更加中心化的强信任资产。
持有代币不等于拥有资产所有权
许多人会习惯性地将持有代币等价为获得资产的所有权。如持有某个项目的治理代币,就好像获得了对该项目的所有权;持有某个链游的NFT,就获得了对该游戏装备的所有权。
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比特币ATM机减少超400台:3月1日消息,Coin ATM Radar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前两个月,全球安装的加密货币ATM机净减412台。自2014年以来,加密ATM机的总数稳步上升。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的一年中,每个月安装超过1000台加密货币和比特币ATM机。然而,熊市对其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
2022年9月,加密ATM机总数首次出现净下降。而2023年加密ATM安装总量连续两个月下降,创下新低。(Cointelegraph)[2023/3/1 12:36:25]
然而代币并不天然等价于资产,很多时候代币就像现代汉语中「票」的概念一样,只是一种可被用来承载各类不同资产的通用媒介。随着其被用于承载各种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种通用媒介才会进一步演变成具体的资产类别。
因此,附着在代币上的各种具体权利,才是决定其成为哪类资产的核心要素。目前市场中简单的将持有代币等价于赋予用户以某某所有权的叙事,其实都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会议:2月初为上海升级启动公测网,3月启动主网升级:1月8日消息,以太坊开发人员在1月5日召开2023年首次全核心开发人员(ACD)会议,目前以太坊开发者的目标是在2月初为上海升级启动公共测试网,并暂定于2023年3月的某个时间启动上海升级主网。
开发人员同意从上海升级中移除与EOF实施相关的代码更改,还同意拒绝来自上海升级的任何其他以太坊改进提案(EIP)来代替EOF EIP,主要是为了确保质押ETH提款的时间表不会延迟。作为上海升级唯一的主要代码更改,抵押的ETH提款正在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测试网络上进行测试。此外,开发者同意将上海升级之后的Cancun升级专注于EIP-4844。
据金色财经此前报道,以太坊新闻周刊创始人Evan Van Ness发推称,以太坊质押提款Devnet测试网已于近日启动。相关提款功能即将推出,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末。以太坊基金会成员parithosh评论称,“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个更公开的测试网供大家提款。”[2023/1/8 11:00:57]
就像一张演唱会门票之所以有价值,不在于你手中那张印刷精美的纸片,而取决于主办方在未来交付一场演出的承诺;一张银行存单之所以有价值,也不在于你手中盖有银行印章的纸条,而是来源于其在一定时间后还本付息的义务。
加密借贷公司Ledn:不受Genesis暂停取款的影响:金色财经报道,加密借贷公司Ledn表示,不受Genesis暂停取款的影响,自10 月之后就没有与Genesis有任何关系。Ledn通过多元化其贷款合作伙伴池降低了风险集中度。据悉,暂停提款的Genesis Global Capital是Ledn运营之初的主要贷款合作伙伴。[2022/11/16 13:13:44]
而如果他们不按照当时订立的契约履行交付演出或兑付资金的承诺,其所在的司法体系就会让其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这其实才是绝大多数权利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就是当这个权利被侵犯后,能够有相应的暴力机构来为被侵犯人提供救济服务。
并不是你单方面宣布或定义了一个权利,这个权利就能真的存在。所有没有救济措施的权利,本质上都是一纸空文,也必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救济则无权利。
因此,如果没有对资产相关权利的有效保护措施,那么其实很难说用户真正获得了资产的所有权。
贵州茅台将发布“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数字藏品:5月20日消息,贵州茅台官推宣布,将于5月21日发布“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数字藏品,共包含数字藏品53款,与茅台经典度数53°相契合,分为二十四节气系列和传统节日系列两个类别,共计9605份,该系列数字藏品仅免费提供给预约抽签中签用户,每个用户限购1份。“节气里的茅台”系列数字藏品的全球首发将采用盲盒的形式。本次整体发售将分两批次进行。[2022/5/20 3:30:18]
治理代币
虽然Web3项目并不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而存在,但其发行的治理代币,却经常被等同于Web3项目的所有权凭证。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治理代币都与股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为两点:
一是治理范围的差异。公司股票所代表的治理权,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事、财务等一切事项作出决议。而许多Web3项目的治理权却是「有限」治理权,这些治理权虽然可以投票修改一些协议的参数,但却无法阻止项目方转移项目金库中的资金。
美国FinCEN官员警告加密行业积极制裁可疑钱包:金色财经消息,美国一名高级金融犯罪执法官员周四指示加密货币行业在财政部官员下令之前,主动将“有问题”的钱包列入黑名单。
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执法部副主任Alessio Evangelista表示,“在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点名或发起刑事起诉之前”,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往往”选择不处理公然可疑的钱包。
Evangelista警告说,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忽视了“他们早就可以、也可以说应该注意到的明显的危险信号”,正“将自己的声誉置于危险之中”。(CoinDesk)[2022/5/20 3:29:37]
二是执行过程的差异。虽然治理代币的持有者可以对议案作出决议,但对决议的执行依然要依靠项目团队主动进行。但如果这些项目方并不真正履行自己的义务,治理代币的持有者往往也无能为力。
因此,判断治理代币是否真能代表Web3项目的所有权,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治理权不能受限,凡是不能决定协议金库使用方式的治理权,都可以近似视为假的治理权;二是治理通过的决议,能够在链上得到自动执行。
虽然要求全部采用链上治理的难度很大,但鉴于目前治理的执行过程很难获得司法体系的保障,因此链下执行的治理权事实上都处于不受监管的裸奔状态。根据「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这种缺乏有效救济手段的权利往往很难受到保障。
因此仅从信任假设的强弱来说,目前无法通过链上实施治理的治理代币,其中心化风险相较于有法律保护的公司股票往往更高。
不过虽然难度较高,但目前依然有不少Web3项目能够依靠全面的链上治理实现治理权的去中心化。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于DeFi领域。以Compound为例,其治理过程基本实现了全链上治理。从下方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ompound用于表决的治理提案并不是文字形式,而是都以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代码来提交,一旦表决通过,治理合约就会依据已经写好的逻辑自动实施部署。
这种纯链上的治理过程消除了对团队严格执行表决结果的信任假设,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去信任化。因此,这类治理代币的持有者,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取得了这个项目的部分所有权。
公链性能的限制,不得不将游戏的核心逻辑运行在链下服务器中。这时一旦项目方对相关代码进行更改甚至停服跑路,用户资产的游戏功能也将一夜归零。因此采用这种架构的游戏很难说通过NFT使用户获得了游戏装备的真正所有权。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需要链游开发团队的积极配合,更关键的是底层公链的性能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许多扩容方案如StarkNet以及Arweave,正在尝试开发将游戏主要逻辑都部署在链上的「全链链游」。如果这个方向在未来真的能够走通,才算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游戏玩家无法获得游戏资产所有权的问题。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可以说是目前实现用户所有权最为成功的一个细分类别了。由于金融资产中的债权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智能进行编程,因此这类债权凭证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去信任化,不依靠链下司法系统也能很好的保障用户所有权。
这类典型代币包括Compound发行的cToken,Aave的aToken,以及Uniswap的LPToken或LPNFT等。这些代表金融债权的代币的持有者,可以随时从相关的合约金库中,按约定数量赎回自己的资产。既不需要指望项目方信守承诺,也不需要链下的司法系统提供救济措施。
除此以外,以USDT与USDC为代表的中心化稳定币,虽然并没有解决资产的托管问题,并且要依靠比较强的信任假设。但由于其中涉及的信任主体如Circle、Tether等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链下司法系统的监管和保护,导致用户的托管资产处于一定程度的监管范围内,依靠传统的方式,相对较好地保护了用户的资产所有权。
谨防概念套利或监管套利
这里之所以要花费大量篇幅梳理关于所有权的相关概念,主要是因为在之前牛市中出现了太多通过所有权概念进行概念套利或监管套利的行为。
回顾过去两年多的历史可以发现,许多项目发行的治理代币往往只具有受限制的治理权限,而二级市场却依然不吝于对其按照股票的估值标准进行炒作。
而主打X2E概念的各类GameFi链游,也大多需要依靠中心化服务器运行游戏的核心逻辑。一边打着赋予用户所有权的旗号发行代币和NFT获取收入,一边自己牢牢掌控着游戏世界中的生杀大权。不但可以随意修改游戏规则,甚至可以不受制约的转移项目资金,可以说将Web3的优势与Web2的特点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项目方利益的最大化。
以上这些都可以归类为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
我们在构建一个Web3项目时,其核心目标不应是简单的进行资产上链或者发币,而是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解决之前难以解决的信任问题,进而不断增加各参与方的信任程度,降低构建信任的成本,这些才是Web3项目能够提高效率的根本原因。
链上发行的代币并不一定是去中心化资产,甚至有可能只是包着Web3外衣,进而进行监管套利的无监管Web2资产。
如果不在增信上下功夫,而仅仅将重心放在代币经济的设计上,不但容易引起金融泡沫,甚至都无法向用户交付一个真正代表所有权的资产类别,那么一切关于Web3的所有权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