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BTC供应越来越不集中在鲸鱼身上

来自Glassnode的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供应正逐渐从鲸鱼和交易所分散到较小的手中。

比特币供应正慢慢向较小的持有者分散

根据链上分析公司Glassnode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持有少于50BTC的投资者最近吸收了最多数量的比特币。

BTC批评者经常反对加密货币的是供应分配。他们争辩说,供应主要集中在少数鲸鱼身上,提供了大钱包的存在作为证据。

为了检查这一事实是否成立,Glassnode通过将投资者分成不同的群体来研究市场的供应分布。这些持有者群体由分析公司定义如下:虾、蟹、章鱼、鱼、海豚、鲨鱼、鲸鱼和座头鲸。近社群+V:JQSQ8848

随着币价飙升,最新高性能显卡购买难度不断加大:Nvidia RTX 3080、AMD的Big Navi等最新显卡越来越难买。而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飙升推动加密挖矿增长,这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2017年显卡短缺的情况将会重演,当时矿工的爆炸式需求既造成了显卡库存短缺,又推高了可用显卡的价格。然而,这一次由于供应有限和黄牛党的存在,矿业需求加剧了现有的短缺。(Tom’s Guide)[2021/1/6 16:34:26]

交易所和矿工持有的物资也被考虑用于分类。这里的一个相关指标是“年度吸收率”,它衡量不同群体的供应量的年度变化占已发行代币总量的百分比。

分析 | 随着加密市场的成熟,比特币价格走势开始与传统资产类似:当计算从2013年4月到2019年12月黄金和比特币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时,数据显示,其相关性相当高,为46.5%(0%不相关,100%表示完全正相关,-100%表示完全负相关)。有趣的是,在对比2018年和2019年的价格相关性时,可以发现价格相关性从2018年的60.3%上升到2019年的70.8%。这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随着加密市场的成熟,价格走势开始与传统资产类似。(Cointelegraph)[2020/1/11]

首先,这是一张图表,显示了虾蟹的年吸收率在加密货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如何变化的:

现场 | 姜海:密码学将随着黎曼猜想等理论研究的深入迎来大发展: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今日,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在北京召开。在主题为“区块链安全焦点关注”的区块链安全论坛上,丁牛科技有限公司CEO姜海结合最近黎曼猜想被证明引起了密码学界的高度关注,分析了黎曼猜想与区块链密码安全。他提出,尽管黎曼猜想的证明对于传统密码安全有极大的冲击,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建立在SHA-256、椭圆曲线、算法校验等基础之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抵抗密码攻击。尽管最近有很多的安全事件发生,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程序的违规操作。未来随着随机发生器、量子计算机以及黎曼几个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密码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18/10/10]

如上图所示,比特币小虾和螃蟹最近的吸收率分别达到了105%和119%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意味着虾的供应量增长了去年矿工产量的105%,而螃蟹的供应量增加了119%,比例更高。

即使BTC矿工释放了他们去年开采的100%,这些群体仍然吸收了额外的供应。这些额外的硬币是从哪里来的?其他队列的吸收率可能是答案。近社群+V:JQSQ8848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最近鲨鱼的年吸收率略有上升。尽管如此,鲸鱼的指标值仍为负值,这意味着该群体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分布。

这两个群体的供应量的综合变化也是一个净负值,因为鲸鱼的分布远远超过了这一时期鲨鱼的积累。

交易所的吸收率数据也显示负值,这意味着这些平台已经释放了许多硬币进入流通。近社群+V:JQSQ8848

较小的比特币实体一直在接收这些群体分发的硬币。有趣的是,虽然这种供应变化最近非常剧烈,但这种趋势多年来一直存在。

如下图所示,较小实体持有的供应量在整个加密货币的历史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鲸鱼的份额在某个时候可能相当可观,但如今,它们的持股量已缩减至仅占整个流通供应量的34.4%,尽管规模仍然很大,但远低于2017年62.7%的水平。减半,将BTC挖矿奖励减半的事件,可追溯到2012年。近社群+V:JQSQ8848

供应的逐渐转移似乎也转向了最小的实体,即散户投资者。这表明随着采用率的提高,加密货币正变得更加分散。

比特币价格

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的交易价格约为24,300美元,上周上涨10%。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欢迎加入我们——公众号:微风拂过一个湖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73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