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上,俄乌军队激战正酣;隐秘的角落里,金融战正如火如荼。
最近,围绕俄乌冲突以及北约发起的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中似乎总有Crypto的身影。Crypto作为一种承载价值的载体,多作为金融战场中的棋子被使用。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宣布切断部分俄罗斯银行与SWIFT的联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区块链网络能否取代SWIFT,以及数字货币能否帮助俄罗斯躲避制裁的讨论。
美国财政部紧急发布新规,禁止美国人向某些俄罗斯寡头和实体提供支持,并要求币安、FTX和Coinbase屏蔽受制裁人员的地址;乌克兰副总理要求封锁俄罗斯加密货币用户的地址;乌克兰政府通过比特币、以太坊、TRON、波卡等公链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作战,并将向捐赠者地址发放空投。
以上最近发生的种种公告、政令和声音让我们不禁有几个疑问,Crypto在大国博弈中可以承担什么角色?有多大能量?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Lookonchain:某聪明钱地址向Crypto.com存入825枚BTC:金色财经报道,Lookonchain监测数据显示,一小时前,某聪明钱地址向Crypto.com存入了825枚BTC(价值2220万美元)。从2021年1月18日到现在,该地址总是在低价位买入BTC,在高价位卖出。目前持有2,404.6枚BTC(价值6457万美元),利润约为3.3亿美元。[2023/6/5 21:16:44]
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将俄罗斯几家主要的银行踢出SWIFT系统,媒体们把这一举措比作投下了一枚“金融核弹”。随后外媒在报道中指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可能为俄罗斯提供一种逃避制裁的手段。
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为SWIFT,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
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是为了解决沟通跨境支付问题而设计的通信网络,是国际金融机构间传递金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第2890号CryptoPunk NFT以605ETH售出 约合75万美元:1月24日消息,第2890号CryptoPunk NFT以605ETH售出,约合75万美元。据称,第2890号CryptoPunk NFT是一只稀有的“外星人”Punk。(Cointelegraph)[2021/1/24 13:19:26]
一个国家的资金结算系统通常分为境内、境外两套清算系统,国内系统负责境内资金的划转和清算(如银联),对外部分即是跨境支付体系(如我国的CIPS,美国的CHIPS)。
SWIFT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两大部分,即跨境记账部分和跨境转账部分。SWIFT网络实际上并不负责资金的划转和清算,而是使用SWIFT Code在银行之间发送支付指令(报文)。
SWIFT Code由8 ~ 11 位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用来唯一标识系统中的金融机构。比如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SWIFT代码为CMBCCNBS201,前四位(CMBC)代表金融机构,中间(CN)两位是国家代码,最后几位(BS201)代表金融机构分支。
Crypto.com宣布加入开放支付联盟:金色财经报道,据官方公告,拥有200万用户的加密货币支付平台Crypto.com宣布加入拥有1亿会员的开放支付联盟。作为联盟成员,Crypto.com用户可访问PayID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在参与联盟的任何平台之间进行交易。据悉,开放支付联盟目前的成员包括40多家金融和技术公司。[2020/6/19]
资金的清算、结算由各国的支付系统承担,而SWIFT的作用,就是将各国的跨境支付体系和其他国家的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跨境支付清算的目的。
在SWIFT系统中的一条报文就如同向区块链网络中发送一笔交易。如同以太坊上不同类型的代币(ERC20,ERC721)有不同的标准,SWIFT报文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模板,我们以用于个人客户之间的资金划转的MT103报文为例,简单对比一下SWIFT和同为账户系统的以太坊发送的交易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Cointext联合创始人推出加密工具BFP Encrypt:Cointext的联合创始人Vin Armani宣布推出一个Javascrip工具“ BFP Encrypt”,该工具允许人们向比特币现金(BCH)网络上的地址发送加密数据。Armani表示此举可提高隐私,地址的私钥持有人可以使用它来下载和解密数据。(Bitcoin.com)[2020/4/3]
SWIFT VS Ethereum
其中,前8行为二者字段信息相似或重合的部分,也是任何一笔交易需要记录的最基本信息。除此之外,SWIFT报文还有像银行运营代码、发报行编号等等这样在跨境支付中必须的字段。
我们知道加入区块链公链网络发送交易无需许可,记账权是通过算力竞争获得的。在算力差距不明显的情况下,区块链的记账机制是去中心化的。而SWIFT尽管反复声明独立性,但仍是一个许可网络(permisioned),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SWIFT难以独立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大国博弈的影响。
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无许可的(permissionless)的、能够支撑足够流动性的交易、支付、清算系统。拥有金融霸权的国家可以在全球金融网络的各个关节设置路卡。
分析 | AMBCrypto TA:XRP价格可能上涨20%:据AMBCrypto TA 6月12日的分析,XRP下跌的楔形标志着近期XRP的看涨突破。下降楔形成是一种看涨模式,同时会伴随着成交量的减少。XRP的突破,无论何时发生,都会将XRP的价格从0.37美元涨至0.45美元以上,也就是20%。XRP的日图在形成双顶。但是,只有当价格低于颈线时才会确认双顶。此外,相对强弱指数显示阻力下降阻止多头力量。双顶形成可能有更高的机会不被确认,除非BTC形成类似的东西或BTC价格大幅下跌,否则确认双顶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确认多头,XRP的价格将涨到0.4512美元。[2019/6/13]
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实际上是把银行的SWIFT代码从系统中删除,银行的用户(个人、企业)包括银行自己都无法通过SWIFT系统接收和传递跨境金融信息,导致国际资金清算无法记账,所有资金及金融活动只能采用易货交易或现金交易方式,程序繁琐,交易成本极高。
2012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随后还威胁与伊朗有经济联系的欧盟成员国,导致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对外贸易。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国从SWIFT系统剔除俄7家大型银行,导致约5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支付功能被冻结,恐慌性挤兑现象频出。短期内,俄罗斯各大银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大量商业活动陷入停滞。
***至于俄罗斯是否会借助加密货币躲避金融制裁?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点:
区块链链上交易透明可追溯,不能保护敏感的交易信息;
各国银行之间不可能为了俄罗斯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清算,这样做不如再建一个自己的国际支付通道;
区块链处理交易的速度(TPS)尚且无法满足的需求,何况撬动加密货币的风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说单凭加密货币就能为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提供有效的贸易支付通道。
在2月24日俄乌在边境发生军事冲突后,次日乌克兰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Kuna的USDT和BTC都出现了明显溢价,USDT价格最高为$1.24,而BTC则每枚溢价$3100。
2月27日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费多罗夫向所有主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平台提出要求,封锁俄罗斯加密货币用户的地址。但遭到了加密社区和交易所的集体拒绝,原因是这种做法既背离了加密社区去中心化的初衷,又让交易所失去信誉,显然费多罗夫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在被SWIFT除名后,超过1000BTC的数量激增,卢布与USDT之间的计价交易量达到2940万美元,为9个月以来最高水平,一周内增长了两倍多。另外,俄罗斯交易所的BTC出现溢价,3月1日BTC单价达到$61346/枚,溢价达到1.8万美元,有明显的法币资金出逃迹象。
BTC/卢布交易量
2月25日,纽约梅隆银行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个机构加密托管平台。该托管平台将使客户能够将 BTC 和 ETH 等主要加密货币存放在纽约梅隆银行加密钱包中。
3月1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长达31页的《俄罗斯有害对外活动制裁条例》,涉及加密货币层面的打击只有黑名单中的俄罗斯寡头、实体和政府官员这些有能力参与国家决策的人物,而非限制平民转移资产。
我们观察最近俄乌战争围绕加密圈的争夺,可以看出加密货币只能帮助个人资产出逃,不能绕过美国针对国家层面的金融制裁。只有小体量的国家才会考虑用Crypto当作工具进行反击。
Crypto在美国的合规化(挖矿、交易所、托管等)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掌控美元霸权采取的战略布局中的一步棋。真正的目的在于监管造成的威慑——一旦出现情势需要,各个关节设置的监管就能立即转化为管控的工具、制裁的武器。
3月1日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取消了对美联储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押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第二天表示,我们需要远离高度刺激性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转向更正常,或许更紧缩的政策。 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灵活地提高利率。 认为在3月份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仍然是合适的,这符合市场预期,但今年是否多次加息以及美联储的缩表计划仍是接下来货币政策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近一周出现的短暂上涨主要是由于俄乌战争刺激了数字货币的需求导致局部溢价导致,整体并没有实质的利好出现。如果数字代币真的只是俄乌富豪们转移资产的工具,或者人们在战争期间的临时资产载体。加之大国几乎不可能采用不受自己掌控的货币作为法币流通,那么一旦加密货币的这两个角色逐渐淡去,资金开始从币圈转移出去,将会给Crypto市场带来一波冲击。
撰文:Mabrary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