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非合作博弈视角下,比特币与魔兽世界的本质区别-ODAILY

撰文|Banach

时间|2021.01.19

出品|NEST爱好者获作者授权发布

接上一篇:《区块链发展:向规律收敛,不向现象妥协》

NEST首当其冲要做的是通俗化,让更多人参与挖矿;其次是提升产品的可用性,让更多人接触到。金融化顾名思义金融资产化,以太坊就是典型的在系统中有金融需求。GAS支付这个功能化需求,早期作为ICO对价融资工具,后面发展成DeFi流动性挖矿工具,就此有了很强的金融属性。风险管理也间接影响着预言机的调用。

我们现在做的是找线性算子生产更多的资产,然后把这些资产跟NEST建立应用的闭环。平行资产跟稳定币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是。若只停留在功能化,其生命力和价值则会大打折扣。金融化的过程会带来指数级效应:抵押NEST生成PUSD,再去购买NEST,再抵押,如此就在不断地增加杠杆。金融化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增加预言机的调用,从而增加了对NEST的回购需求。我们今天却看不到它的价值。

Topia发布首个Layer2 DA协议:金色财经报道,自从Celestia引入模块化区块链架构以来,数据可用性(DA)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解决区块链可扩展性的挑战。随着Ethereum的Layer2越来越丰富,Layer2的数据可用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紧迫。最近,Topia在Montenegro Edcon Super Demo上推出了第一个Layer2共享数据可用性层协议,旨在为Ethereum的Layer2带来一个互联的数据可用性层,并为未来成千上万的Layer2连接数据可用性。[2023/5/20 15:15:52]

CoFiX2.0自动会有人来完成对冲和资产配置。比如我现在持有NEST和ETH,我希望维持内在价值1:2,我会到火币上做个脚本,价格涨跌就用脚本来调整这个头寸,但这个过程是否能放到链上?进入到博弈资管,任何人可以把自己的资产“丢”到链上,一定会出现自动的、通过GAME的方式将其调整到证券市场线的边缘,再设定所能接受的风险收益,允许对资产进行自动交易,AMM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博弈资管推动起来,自动产生/抵消杠杆,调用的需求又进一步强化回购的需求。

链游Parallel将于下周推出Closed Alpha并解锁PRIME代币:2月25日消息,Echelon Prime基金会发文称,旗下链游Parallel Closed Alpha将于下周二(2月28日)推出,并将于3月1日解锁PRIME代币。截至2月3日,持有Parallel 卡的近6万个钱包中,每个钱包都有可申领的余额。截至3月1日,PRIME的流通供应量约为20.2万

此前2021年10月份,Parallel 完成了一轮由 Paradigm 领投的 5000 万美元 A 轮股权融资,当时项目的整体估值为 5 亿美元。[2023/2/25 12:29:04]

STP=Y,假设只考虑T和P,基于价格的信息流可以设计任何想要的交易,只要有价格的信息流,做期权难的只剩下对手盘。如果一个期权的买方和卖方正好匹配,中间有很多头寸的差额,那么谁来做这个对手盘?如果把NEST系统当成华尔街,DAO就是高盛。DAO生命周期很长,担任期权的绝对卖方,向市场收购NEST,以此进入完全通缩阶段。想要做一个期权就直接向DAO买,作为信息流交易的供给商可以无限的发行期权,这跟DAO内部资产有关。当把模型建立起来后持续发生金融化,才会进入到规范性的阶段。

FTT突破1 USDT,24H涨幅突破30%:金色财经报道,行情显示,FTT突破1 USDT,现报1.14 USDT,24H涨幅31%。[2022/12/23 22:02:30]

现在DeFi野蛮生长强调合理性,当年P2P群魔乱舞,但逻辑上不成立。提供那么高的收益率,要闭环的话找不到这样的收益来源,就试图把收益性转移给二级市场,随后缺口无限放大。走向金融化之后,全新的去中心化风险管理思想也将带来新的命题:整个系统的抵押率到多少?哪些资产会发生真正有价值的裂变?NEST4.0版本要将挖矿随机化、系统层金融化,把验证激励这个难题攻克。

区块链的核心发展路径,也是早期在以太坊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路径,可以总结成:共识—币价—生态。共识阶段先讲个故事,用尽一切手段把币价往上搞,等有点价值了流动性提升上来了,就有人在里面做生态赚币,诸如市值管理、低门槛开发、资金盘等等。波场把迎合人性的事做到了极致。我们在社区化的过程中做了些反省,发现这条路不能再走了,因为这会形成崩溃式的均衡。故应该改成:需求—生态—共识。参与了很多DeFi,很多很火的项目,你会发现除了提供流动性外,很大一部分其实是负债。

安全公司:CoFiXProtocol项目遭受价格操控攻击,攻击者获利约14万美元:据成都链安安全舆情监控数据显示,CoFiXProtocol项目遭受价格操控攻击。成都链安安全团队对此次攻击事件分析后,发现攻击者先从先闪电贷借出大量BSC-USD,再用BSC-USD兑换出DCU。然后攻击者通过利用Router合约的swapExactTokensForTokens没有校验to地址是否是msg.sender的漏洞,将对Router合约有大额授权的to地址中的BSC-USD经过BSC-USD -> DCU -> PRC的兑换路径兑换为RPC,导致LP中DCU的价格升高,最后通过前面兑换的DCU重新高价兑换成BSC-USD从而获利。目前攻击者实施了三次攻击,总计获利约145,491 BSC-USD(价值14万美元),已经兑换为BUSD并转移到攻击者的其他地址(0x5443...d7D6)中 。对此,成都链安安全团队建议用户在对合约授权时按需授权,授权值不要超过本次需要转移的代币的数量,避免因为过多授权造成意外损失。[2022/6/2 3:57:41]

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系统,如果在均衡的时候没有创造出社会所能接受的新的属性和功能,就会变成类。全新的才有社会价值,才能够扩散出去。为什么反过来从需求出发,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果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负循环,锁不住最底层的均衡。分析需求关乎人性的东西不易,与其分析需求是什么,不如去分析需求的结构。

这里有个同心圆,NEST系统内部—NEST生态—关联社区—DeFi社区—ETH社区—币圈—互联网—普通人的需求。很多人做项目一开始就冲到了普通人的需求,实际上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圈内的需求反而是最确定的。NEST内部系统有什么需求:矿工需要买很多资产去报价,承担资产波动的风险。平行资产用NEST去生成这些报价资产,直接锁定了矿工的需求。矿工内部的需求满足后做动态资产管理,使NEST和ETH保持一个比例。AC也在做,如KEEP3R将链下的脚本放到链上,他自己在链下有这个需求,这也是从系统内部出发。

越往外不确定性越高,越难找到共鸣。在这个维度上夯实底层的需求,贡献预言机的调用,我们称之为需求不外溢,DeFi社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仅靠一张合约生存很难,但通过这些需求增加复杂性就能创造出整个生态的需求。当跟其他社区建立关联后就逐渐建立了共识,公链在这条路上已经陷进去了。

需求的本质是源源不断地往这个博弈系统里输送价值,价值的本质是达到均衡的时候有新的属性和特性,这就是比特币和魔兽世界的差异。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8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