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正在成为「基础设施」。
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改名为京东云的京东数科,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定义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这既符合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又与金融、科技两种要素的本质有着莫大地关联。
于是,基础设施,成为了金融科技的最终归宿。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之后,金融科技最终找到了本该属于它的位置。
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金融行业的专属,更不是玩家们收割新流量的工具,只有真正让它回归到「基础设施」的定位,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功能和作用。
在我看来,当金融科技真正以「基础设施」来定义自己,才算是真正抛弃了一切投机的念头,真正回归到了相对理性与客观的发展状态里。
对于金融科技来讲,这无疑是一场重生。
安全团队:虚拟化身平台GENIES的Discord服务器遭黑客入侵:6月29日消息,安全团队CertiK今日发推文称,虚拟化身平台GENIES的Discord服务器遭黑客入侵,其官方Discord的公告频道中发布了钓鱼链接,提醒用户不要点击相关链接。
此前4月份消息,GENIES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1.5亿美元融资,Silver Lake领投。[2022/6/29 1:38:37]
如果发展得好,新生的金融科技完全有理由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承担起后互联网时代助力行业深度转型的重任。
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玩家们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要投入很多的成本,但是,如果我们真正以「基础设施」的角色来定义自己,那么,新生的金融科技为我们打开的想象空间丝毫不比仅仅只是将自身定义成为「金融」差多少。
成为「基础设施」,金融与科技才能深度融合
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化身”:金色财经报道,宏碁创办人施振荣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元宇宙前景越来越精彩,对未来影响也越来越大。元宇宙的内容可以从小种领域切入做一点尝试,然后慢慢做大,扩大影响力。小众与否,不是关键,能不能变成经典,会不会被时间淘汰,才是关键。施振荣还表示,元宇宙强化了视觉和感官体验,本质上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化身”,同时也是现有网路世界文化意义的延展,让用户的精神文化消费变得更丰富和多元化。施振荣认为,元宇宙将由两个主要单元构成,一个是看得见的硬件,包括以电子为主的半导体和资讯装置;另一个是软件,广义而言涵盖各种内容。[2022/4/17 14:28:47]
提及金融科技,我们一直都在说要实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深度融合,一直都在寻找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然而,到最后,我们发现,金融与科技还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很多时候,科技成为了金融的附庸。
Snoop Dogg发布The Sandbox个人化身:1月21日,美国著名说唱歌手Snoop Dogg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自己的The Sandbox Avatar化身正式上线,目前所有Snoop Dogg Pass持有人都可以通过获取通行证的方式提前访问该Avatar。[2022/1/21 9:04:55]
很显然,这种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缺少了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更加不能真正将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看到的金融科技不断遭遇监管,不断无法打开局面,正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当金融科技真正成为「基础设施」之后,金融科技不再是一个以金融为底色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与诸多行业,诸多场景都可以产生深度融合的存在。
当金融科技可以与诸多行业、诸多场景产生了深度融合之后,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从一个仅仅只是局限于金融行业的存在,蜕变成为了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存在。
华纳兄弟将推出以黑客帝国4为主题的NFT化身:金色财经报道,华纳兄弟和社交NFT平台Nifty's将推出10万个以黑客帝国4(The Matrix Resurrections)为主题的NFT化身,并带有特殊的“红色药丸”功能。从11月30日起,这些化身将以每个50美元的零售价出售。就像在原始的黑客帝国电影中一样,NFT的购买者可以在红色药丸或蓝色药丸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们选择蓝色药丸,他们的化身角色将保留在黑客帝国中。如果他们选择红色药丸,他们的化身就会变成一名抵抗战士。[2021/11/3 21:19:49]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的话,那么,蜕变之后的金融科技,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需要明确的是,蜕变之后,金融与科技将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金融与科技之间也不再有以往那种泾渭分明的关系,而是真正融为了一体。
Spherity开发用于续订处方药的去中心化身份原形:金色财经报道,德国区块链创业公司Spherity开发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身份原型,可帮助人们在保持适当社会距离的同时获得所需的药物。Spherity首席执行官Carsten Stocker,我们看到可以通过去中心化身份认证来扩大社交距离。被称为“E-Rezept”的原型依赖于自我主权身份(SSI),这是一种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组成数字身份的各种属性的方法。该原型将信息从基于密码的中心化架构中转移出来,允许敏感个人数据的真正所有者在不损害隐私的情况下控制和共享这些数据。Stocker表示,E-Rezept项目的灵感来自于他的母亲,她不想仅为了续订处方药而进入人满为患的医生办公室。[2020/3/31]
对于一直苦于找不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的玩家来讲,真正以「基础设施」来定义金融科技,无疑找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如果我们一定要对这样一种新方式和新方法做一个总结的话,以数字化为先导,打通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壁垒,弥合金融与科技之间的鸿沟,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融通,并且向外衍生出诸多新的「基础设施」类型,或许是主要特征。
无论如何,当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
成为「基础设施」,去互联网化才能真正完成
我们都知道,当互联网金融遭遇监管之后,衍生出来了诸多的金融新类型。
有数字金融,有智慧金融,有普惠金融……无论是哪种金融类型,无论是哪种概念,其实都没有跳出互联网金融的牵绊。
换句话说,那些衍生而来的金融新类型,从本质上来看,更多地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这是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后时代出现了那么多的概念,出现了那么多的金融新模式,却始终都没有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当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了「基础设施」,去互联网化才算是真正完成。
当去互联网化真正完成,金融科技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去互联网化的完成是有非常明显的标志与特征的。
首先,金融科技的平台痕迹不再。
回顾以往的金融科技,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种发展态势。
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京东云,从本质上来看,当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平台的概念开始逐渐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开始与行业产生无缝地对接与联系。
也就是说,金融科技的玩家不再是以平台为逻辑的,而是以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为逻辑的。
未来,随着这种发展模式的持续推进,平台的痕迹将会进一步消弭,直到金融科技真正成为「基础设施」。
其次,金融科技的流量思维不再。
后互联网金融时代,人们一直都在寻找摆脱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与方法,但却一直都没有摆脱互联网金融的牵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哪一种金融新类型,它们的发展依然是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
一旦以流量为终极追求,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依然是互联网金融的底层逻辑,依然没有摆脱互联网金融的牵绊。
当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流量的概念便不复存在。
对于金融科技来讲,所有的行业都是它的流量,所有的行业都是它的服务对象,当这种现象出现之后,流量的概念其实是不复存在的。
当流量的概念不再存在,真正考验玩家们的,将不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获取流量的多少,而是更加考验金融科技玩家们对于行业的介入的深度与广度。
换句话说,金融科技的玩家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多少了助力,它就可以获得多少的发展潜能,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掌握了多少的流量,就预示着它有多大的发展潜能。
因此,当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金融科技的去互联网化才算是真正完成。
成为「基础设施」,金融科技才算是有了新进化
当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持续,玩家们一直都在试图撇清他们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有人干脆换了一个名字,不再叫与金融相关的名字。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变换一下名头,如果仅仅只是改变一下外衣,而没有实质性的蜕变,那么,金融科技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化的。
与其说是一种进化,不如说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笔者认为,没有改变金融科技从事金融行为的现实,没有改变金融科技从事互联网行为的现实,就算是改变了再多的名头,就算是变换了再多的噱头和花样,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是我们看到后来的金融科技出现了那么多的孪生体,却始终都没有任何一个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当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了「基础设施」之后,金融科技的进化才算是跳出了传统的范畴,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金融科技才算是真正有了新进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