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布式领域,有个著名的 CAP 定理: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确保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设计中需要弱化对某个特性的需求。
CAP 原理认为,分布式系统最多只能保证三项特性中的两项特性。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它也存在“不可能三角”。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不可能三角”在区块链世界是如何权衡和妥协的。
武汉检察院用区块链技术取证 成功记录农田违建全过程:据长江日报消息,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时,通过区块链和卫星通信技术进行取证,成功发现一块农田被硬化并被搭建违章建筑的全过程。武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穆书芹称,下一步市检察院将把区块链和遥感技术运用在长江大保护及公益诉讼工作中。[2018/6/1]
区块链中的“不可能三角”
四方精创即将于5月底推出公测的区块链平台“乐寻坊”:四方精创即将于5月底推出公测的区块链平台“乐寻坊”。乐寻坊使用金链盟FISCOBCOS平台作为区块链底层平台,构建个人与企业间价值信息搜寻及互动生态区块链,并在生态区块链内发行小黄蜂(简称为SFB)数字资产,作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激励通证。[2018/5/15]
去中心化、安全和高性能构成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在设计中无法将三个特性同时达成,只能符合其中两个。
善林金融:不必担心区块链的未来 倒不如关注各类泡沫最终的结局:面对政府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领域的强监管,善林金融近日发表看法称:“在早期,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监管整改,平台愈加合规,成为中国金融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放在区块链项目来看也一样,这是一个新兴产物,它的监管路径必然会随着发展日趋完善,个体权益才会得到更深层次的保护。比特币的风险性愈加明显,出于各方面考虑,政府会强化监管,是一种合理举措。至于区块链技术,日前,政府多次以官方身份提出要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无疑是一种表态。所以,大多数从业者不需要担心区块链项目的未来,倒不如关注一下各类泡沫最终的结局。[2018/3/2]
去中心化是拥有大量参与区块生产和验证的节点,一般节点的数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安全性是获得网络控制权需要花费的成本,通常在共识机制的设计中锚定现实世界的资产,例如工作量证明机制(PoW)锚定的是算力。
交易性能就是每秒处理交易的笔数(TPS)。造成区块链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每笔交易都要在所有节点上达成一致。
面对“不可能三角”,主流项目是如何妥协的
主流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坊、EOS 都在”不可能三角“的某个特性上做了妥协。
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牺牲了性能特性,满足了去中心化和安全的设计需求。目前攻击比特币所需的代价是所有 PoW 公链中最高的。随着 ASIC 矿机自身的更新换代和新矿机持续地加入,均能不断提高全网算力。
以太坊 2.0 将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在以太坊网络上,不但可以转账,还可以运行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更复杂,但目前以太坊性能低下,更容易发生拥堵。
EOS 作为区块链应用平台,经常被外界指责有中心化的嫌疑。EOS 采用的是代理权益证明(DPoS)共识机制,21 个超级节点负责记账、出块,因为节点数量少,所以在三大公链的“去中心化”方面,最容易被外界质疑。
小结
实际上,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并不是经过严格论证而得出的结论,它只是对各公链实际运行状况作出的总结。
希望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可以将“不可能三角”变为可能。
你觉得“不可能三角”有可能变成可能吗?欢迎在留言区进行交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