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I:中国创投集体踏空,DeFi开启区块链落地

编者按:本文来自牛顿先生拆解区块链,作者:牛顿先生,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对贺宝辉《中国创投集体踏空,DeFi开启区块链落地》一文的评价——朱嘉明DeFi和“涌现性”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或者融合中,存在金融科技化和科技金融化两个并行的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金融化显现了更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因为科技金融化可以通过科技成果直接创造新的金融形态。DeFi正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一种金融形态。DeFi并非是全新的概念,也不是以全新技术为基础,但是,DeFi开始证明它具有复杂科学关注的“涌现性”特征,即基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组织特征。传统金融体系的根本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其制度架构和技术基础的滞后,无法适应货币金融生态的变异和自组织的内在需求。请大家再温习人们关于复杂性和涌现性的事例:单只蚂蚁几乎没有智商,不会形成任何影响。但是,由上百万只蚂蚁构成的群体,构造出“超生物”的复杂结构,并产生“集体智能”。宝辉的这篇文章对DeFi的性质,潜质和张力,以及趋势做了初步探讨,字里行间透出对DeFi历史意义的期许。无论如何,如果深入思考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分布式金融或非中心化金融的发展,都需要关注DeFi。朱嘉明2020.7.8.公元2009年,化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元素,那一刻元素周期表中突然多了一位。这种改变不是家里多了把椅子,世间多了粒尘埃。而是这个新元素将和前118种元素一起组合,创造无法穷尽的新物种。整个世界换了幅模样。我们将金融元素周期表多了一位后的世界,称之为DeFi。

DeFi,即DecentralizedFinance,国内一般译为分布式金融或去中心化金融,主要指的是基于区块链公链技术搭建的金融系统。从当下来看,DeFi并不是主流,或者说离主流还差得很远。一般DeFi领域喜欢用TVL这个指标来衡量行业的发展,而今天,作为历史的最高点,DeFi领域的总锁定价值也不过17.5亿美金。17.5亿美金这个数字不用解释,也都明白在传统金融世界里是完全不入流的。但不妨碍这个如此之小的领域却吸引了一批世界最聪明的大脑加入,在整个互联网乏善可陈的今天,隔几天就会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拍手叫绝的创新项目落地。DeFi虽小,却吸睛十足。包括我们通证思维实验室从去年年底成立以来,也在DeFi领域下了重注。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团队、投资人、合作伙伴等各方面的质疑:为什么押注DeFi,这个判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能不能真实落地?行业形势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所以本文将笔者对将自身选择的思路整理出来,与诸君共享,也希望能在中国大地上点燃更多的DeFi火苗,不在这次浪潮中缺席。寻找时代变迁的基点——科技

IDC:2026年中国AR/VR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20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近日,IDC发布2022年V2版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

?IDC预测,2021年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125.4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508.8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32.3%。(鞭牛士)[2022/12/9 21:33:59]

人类社会、、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当我们要进行相关分析的时候,必须从中抽出一条脉络,否则一定被绕晕在迷宫里。而当我们探索新时代的浪潮,探索商业的兴衰时,也必须找到一个分析脉络,来进行断代的划分,来找到时代变迁的基点。在这里,我喜欢一位老友诸葛霹雳的总结:“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在不断地重复,新潮、复古,合、分。我们今天所热议的社会现象,其实几百年前都上演过,不过是换个时空再演绎一遍。而纵观历史,只有一样东西是真的一直往前改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那就是科技!”我们把视角缩到近十年,移动互联网能够发展壮大,根本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兴起。而在这里面又可以做更细的划分,有了定位传感器,才可能有后来整个LBS服务、O2O产业;有了前置摄像头,才可能有美图、直播;有了陀螺仪,才有手机游戏更超脱的体验……所以,当我们谈论时代变迁时,必须先了解基点是什么,哪个科技又往前走了一步。当我们谈论金融行业的变迁,谈论DeFi分布式金融时,也便一定要知道DeFi的底层科技到底改变了什么,它和原有的金融到底有哪些不同?在DeFi里,所有金融应用都值得重做一遍

显而易见,DeFi的不同是运用了区块链的技术。开放透明,自动执行,不可篡改。从本质上来讲,区块链增强了数据和算法的确定性。而这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信任成本足够低

在传统金融里,我们相信的是一个公认的信用较高的主体,因为相信这个主体,而相信它所提供的服务。我们相信银行,所以才敢将钱放在里边。对于新的金融应用,想要建立信任则变得很难,我至今还记忆清晰,支付宝刚诞生的时候,爸妈们的担心和抵触,他们也是近三年才正式相信并用起了手机支付。信用建立的困难变相抬高了金融创新的成本,所以传统金融里的垄断更为常见。当然,人们难以相信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当你要使用一项传统金融服务时,要求你比相信你老婆还相信这个金融主体,但你又没有任何直接能力对这个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个现象在金融法规还不健全的数字货币领域更为常见,交易所实际控制人跑路,凭空造币砸盘等恶相比比皆是。区块链从相信特定主体,过渡到相信代码。任何人都可以看到DeFi协议的具体情况,和链上的资金流转情况,且明白这个基础规则任何人都无法随意修改。使得任何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使用DeFi协议时,都不用担心中心化机构的作恶问题。这也便提供了一大片金融创新的热土。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提到现有的DeFi协议,如Maker、Compound等开发团队都有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可以对协议进行修改,所以本质上还是相信了特定的主体而不是代码。任何新时代的发展都有其过渡期,我们一定会在路上看到马车和汽车同时行驶的景象,但不妨碍那时的我们就可以判断,2020年的“马路”是为汽车准备的。DeFi行业早期,大家为了规避代码不完善等诸多风险,还保留着开发者账户,但不代表这是DeFi行业的未来。交易成本足够低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CBDC或对收付业务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9月13日消息,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表示,货币收付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与变革挑战。在国际上,这方面的竞争也在加强。尽管Libra尚未推出,但这种竞争态势是需要关注的。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少国家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也将推动货币的表现形态及其收付运行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发生深刻变革,并可能对收付业务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另外,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强货币收付,包括“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监管,这都将对收付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需要高度关注。(经济观察报)[2020/9/13]

DeFi协议无准入门槛,去中介化,7*24小时持续不间断运行。对于个人用户来讲,我们无需等待金融机构漫长的审核、运转流程,即时反馈,即时成交;且没有中间一层层二道贩子,用户直接和对手进行交易,做到真正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对于企业用户来讲,以上架数字货币市场交易所为例,平均就得付出几百万人民币的成本,行业盛时曾经出现过四千多万人民币的天价,而在DeFi里,这一成本几乎为0。早期互联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以我的老东家360为代表的公司熟悉的“免费”模式,通过早期免费来大批获取用户,放水养鱼,后边再涨价收取费用,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榨取利润,也被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这代人所诟病。DeFi领域这个问题并不明显,因为DeFi协议基本都完全开源,任何人都有权力也有能力随时对这个协议进行分叉,也就是copy一个一模一样的协议。这样当协议收取不合理的费用时,过高的利润空间则一定面临被分叉,从而限制了协议的垄断,保持了DeFi领域交易成本一直足够低。安全性更高

除了无需担心中心化服务器,以及中心化作恶的安全问题,主流的开源软件往往也意味着比闭源软件更加的安全。安全性一直是DeFi行业高举的旗帜之一,但也同时是被诟病最多的。今年4月份dForce被黑客攻击盗取2500万美金,6月份Banlancer被黑客攻击盗取价值50万美金,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型的黑客攻击事件上演,说好的安全呢?然而,黑客攻击并不是DeFi独有的,只要是代码,就一定会面临漏洞。CeFi领域的黑客攻击并不少于DeFi,19年5月,排名第一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便被黑客攻击盗取7000枚BTC,价值约3亿人民币。应对可能存在的漏洞,闭源软件通常的方法是投入重金招聘安全专家并和第三方安全公司合作,不断优化升级自身;而闭源软件则是面向所有人、开发者、合作商、社区成员,从上限来讲会有比闭源软件更多双眼睛盯着,有更多人提交代码,经过长期不停的供给和漏洞修复后,通常比闭源软件更安全。当然,这样的闭源软件安全高,通常是加了限制条件的,那就是使用的人数要足够多,开发者要足够多足够活跃。所以,从当下的DeFi协议来讲,普遍都在婴儿时期,距离被称为“经典”开源软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但未来主流的DeFi协议,经过持续的攻击使用,从机制上来讲是比CeFi安全性更高的。生态性

声音 | 陈纯院士:中国区块链发展亟待突破四项核心技术:金色财经报道,10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区块链的部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现有区块链技术才刚起步,仍有很多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他认为,联盟链核心技术要突破,中国需要解决4项关键技术: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性以及高可扩展性关键技术。??陈纯特别提出,区块链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应当在其快速发展、拓宽应用领域前未雨绸缪,加强监管。在陈纯看来,正因为有效监管,国内或将大规模应用区块链以赋能经济建设。[2019/11/1]

我们将传统金融里各个金融应用间的合作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层面的合作,我这里代销下你的保险,你那里代销下我的理财。这类是比较多见的,执行起来也比较轻。另一类是协议层面的合作,最近几年开放银行(OpenBank)在推动的就是这个层面的事情,将银行的一些基础服务利用API的形式开放出去,使第三方做到即插即用。在开放银行正式落地之前,这类合作落地是很重的,往往需要双方的工程师来来回回很多次的对接,还有漫长的开发周期。

DeFi协议一直被称为DeFi乐高,就是因为每一个基础协议就像API一样,没有准入限制,允许互相直接调用。这种互相调用组合的形式,就像乐高积木的搭建一样。所以,不难发现DeFi的技术特性使它一诞生,就解决了传统金融里协议层面合作的问题。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麻烦的将传统金融开放化,为何不直接将金融业务在DeFi的世界里重做一遍?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事情确实正在发生。针对借贷,出现了Compound;针对交易,出现了uniswap;针对衍生品,出现了Synthetix……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金融协议,都在DeFi世界被重做了一遍。有了基础的协议后,DeFi的乐高特性体现的更生动。一方面对于金融组织来讲,可以同时将多个协议打通来组建为新的金融产品来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其发行的数字资产tokenize后,可以在交易、杠杆交易、借贷等各个协议间自由流动。DeFi里层出不穷的新物种

如果仅仅是将传统金融搬到区块链上来,我想还不至于在文章开头称之为“金融元素周期表中多了一位”,DeFi的性感之处在于它实现了传统金融里想都不敢想,即使想了也没有办法实现的,完全创新的新物种。

动态 | 中国“链湾”大会发布《中国链湾白皮书2.0》:据中国科技网消息,中国“链湾”大会发布了具有指导性意见的《中国链湾白皮书2.0》(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链湾”发展历程和创新模式,系统地介绍了“链湾”科技生态架构、基础设施和加速培育区块链产业的创新机制,介绍了部分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分享了先行者和专家们对区块链领域的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同时,白皮书通过列举大量区块链应用和产业实践展现了区块链技术领先落地的重点领域与行业生态,全面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对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创新价值。本次峰会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支持,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局和青岛市市北区政府联合主办。[2019/1/12]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DeFi领域的闪电贷。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中,进行借贷,必定伴随着相应的抵押,无论是有实物的房抵车抵,还有没有实物的信用贷,本质上都有相应的抵押物。闪电贷的神奇之处不在于快速放款,而是无需任何抵押物即可完成大额借贷。我们都知道在公链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匿名无法追踪的,那怎么保证借款者的还款问题呢,这么大一笔款项他为什么不跑路呢?因为闪电贷保证在一笔链上交易中同时完成借款、资金操作和还款这样一整个流程,这样如果用户没有还款,则前边的借款和资金操作环节也不会记录到链上,用户借款也就没有意义。这样真正做到了无风险无抵押的大额借贷,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诸多链上DeFi协议间套利,就是闪电贷很好的使用场景。DeFi是现阶段公链领域最主要的真实落地

上述这些DeFi的优势,在前几年热议区块链时,大家或许都听到过类似的言论。但是过去几年真实的落地案例却迟迟没有看到,DeFi真的落地了吗?为什么最先落地的是DeFi?这里我们先对区块链的落地情况做一个分析,近一年区块链落地基本分为两条路线:

一条我称之为渐进式创新之路。主要将区块链作为多个主体间的数据库来使用,来减少主体之间的合作摩擦。这类目前主要的推动方是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等,主要的应用场景是供应链金融、电子政务、溯源等,主要运用的技术是联盟链。从我们调研实践来看,确实对原有业务有所改善,但改进范围属于渐进式创新的范畴内。这类区块链公司,我更喜欢将其对标为传统IT领域的外包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有幸在去年参与过国内最大的IT外包公司的收购,当时的价格是8个亿,不算低,但,是那个领域的天花板了。一条我称之为颠覆式创新之路。主要就是区块链公链领域的落地之路,立志于将区块链运用到全社会,改善生产关系。这条道路从来没人走过,行业早期落地难度大,也是只谈理论不谈落地的子丛生地带。加上前几年探索期行业走了一些弯路,很多人对这条路失去了信心。前几年主要问题是大家对区块链落地速度过分高估,所以一上来就希望区块链全面颠覆传统互联网,那时候的热门是Dapp,分布式应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Dapp比起app效率降低太多,很多功能受限实现不了,效果上却没有明显增益。区块链是一个通过降低单点效率来降低彼此间信任成本,从而提高全局效率的技术。所以像Dapp那样一上来想要把所有算法和数据都放到链上来的做法,自然不靠谱,不是所有的算法和数据都有很高的信任门槛,也有很多算法和数据对效率的要求太高,现阶段区块链根本无法满足。而最需要降低信任门槛的,便是金融了。

比特币中国表示将继续提供提币服务:今日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表示,将继续提供提币服务。同时,针对仍未完成提币的账户,平台会按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具体说明如下:2018年4月2日,将针对仍未完成提币的账户,收取4月份的管理费用如下:比特币管理费:0.0045 比特币 莱特币管理费:0.003 莱特币 以太坊管理费:0.03 以太坊 比特现金管理费:0.0015 比特现金 为避免被收取手续费,用户需要在2018年3月27日前完成提币验证。[2018/3/26]

且Dapp难以落地,还受限于链上链下打通的“硬链接”问题,这到今天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在金融这个范畴内,金融协议完全由人所创造,所以协议本身是完全数字化的,是可以轻松上链,或者说协议从创造的那一刻起就在链上运行。这里的硬链接问题可以理解为金融协议相关的资产维度,产权与资产本身的链接问题。2018年我曾经特地撰文做过分析,这里的硬链接可以拆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如何证明token与资产本身的一一对应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一个是怎么保证token可以对资产本身完成绝对的支配,如现实世界中你能证明车辆是你的车辆,但被偷走后需要司法机关帮你维护权益,完成对自己车辆的支配。我们会发现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资产本身必须具备两个特性:a、比特资产。比特资产也可以像金融协议一样,从创造的那一刻起就在链上运行,其token自然能做到可证的一一对应。b、资产必须在特定网络中才有价值。区块链网络完全公开透明,对于小说这样的比特资产,虽然能证明作者的版权,但是用户可以不经作者允许直接阅读,无需额外支付即可获取该资产价值,即资产所有者对资产的支配权益受损。但是诸如社交、游戏中的资产,用户只有在特定网络中才能充分获取其价值,如游戏道具必须在特定的区才有意义,同样属性和外观的道具在一个没有玩家的区中,没有任何价值。恰好,我们发现单纯的金融资产恰好符合上述逻辑。金融资产必然是比特资产,将金融资产从网络中拿出来,就是一个阿拉伯数字,没有任何价值,比如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分叉BTC,将BTC复制一份。但是原有网络中的BTC价值万刀,新分叉的BTC大概率一文不值。综上,不难发现,金融符合上述颠覆式创新的所有要求,逻辑上来讲是完全可以落地的。也便不难理解为何现在DeFi占去了公链领域的半壁江山以上了。中国创投正在集体踏空

那么在DeFi领域,中国的发展如何?三年前的时候,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中国是落后者,所以后来步步被人掣肘;区块链时代中国已经积淀了很好的人才团队,跟欧美国家的步伐相比还有那么大差异吗?那时候我还可以很自豪的回答他们,中国虽然在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上还落后于欧美,但在商业应用落地方面,不能说领先,也起码是并驾齐驱的。

但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两个世界的差异,明显的中国已经被远远地甩开。据DeFipulse统计,排名前十的DeFi协议中,没有一个中国的开发者团队;甚至整个表单中,中国的开发者团队都超不过3支,还都在靠后的位置。创业者少的可怜,相应的投资机构也匮乏。海外的好项目投不进去,国内项目仅有的几个又看不上。无项目可投,投资机构进一步减少,相应的缺乏一级市场资金,项目创业也会受阻,中国DeFi的创投圈就正走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一方面,中国的开发者社区不够成熟。现有的DeFi协议主要基于以太坊公链进行开发,这些DeFi协议的开发者之前也多都是以太坊的开发者。而以太坊核心社区成员以欧美为主,地域、文化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国内的开发者一直融入度有欠缺,从以太坊基金会得到的支持也不够。另一方面,DeFi的落地,是漫长且早期离钱较远的。能否落地,之前也一直是画了一个问号的,是直到今年才开始用户量、资金量各方面才取得大幅度的增长。而这些头部协议,已经默默耕耘了很多年,Maker是2015年便成立的,Compound是2018年成立的。且DeFi协议的盈利模式,直到今天也不能说完全清晰,DEX排名第一的uniswap,现在是完全非盈利的。中国创业者的习惯是大干快上,快速攻城略地。而面对一个如此早期,且赚钱效应并不明显的领域,通常会先保持观望。在全世界都跟随着DeFi领域的进展而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创投却正在从集体缺席走向集体出局,很显然这个阶段和领域的缺失和断层正在形成。DeFi是必争高地,将打开数字化迁徙的大门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行业的变迁那么简单。金融业是万业之母,金融业的变迁影响和牵动着所有行业。谁掌握着金融的基础设施,谁就掌控着世界经济的命门。多少国家比起美国提高其关税,更担心的是美国强制切断SWIFT系统的连接。毕竟切断SWIFT系统,无异于切断了一个器官连接身体的所有血管一样致命。而现在,所有的金融基础设施都在向DeFi领域大迁徙。从长远看,DeFi撬动的,又不仅仅是金融。它打开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组织关系数字化迁徙的大门。

我个人判断,未来会分成四步到来:DeFi的落地。DeFi的DAO化。DAO不会一次性落地,它会先从一个庞大组织的一部分治理问题入手。而DeFi协议以及数字资产上链后的治理问题,会率先使用DAO的形式进行相应治理;Dapp的落地。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M2M的成熟,通讯技术的成熟,Dapp会卷土重来,不同的是,那一次Dapp会真正落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全面的DAO落地。DeFi和Dapp的落地为DAO的全面落地提供必要土壤,而DeFi的DAO化为DAO的全面落地提供经验,那时候,全面的DAO时代将会到来。人这一辈子没几次机会能赶上时代级的变革,DeFi绝对算一次。也只有这样的机遇,一个人的经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行业的历史。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15ms0-0:9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