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当下发展所引发的热潮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回忆起上一轮2017年ICO的情形,我认为当下DeFi的发展和ICO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是到目前为止,DeFi类的项目的创新仍然层出不穷,丝毫看不出停歇的意思。就我最近看到的一些新项目,无论在创意和玩法上都非常有新意,姑且不论项目以后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但仅从项目的构思看,就不是为了圈钱而圈钱的,是项目方精心设计的结果。这和上一轮ICO走到后来,几乎所有的项目纯粹就是为了圈钱而圈钱,白皮书一看就是抄袭的情形完全不同。源源不断的创新就是驱动DeFi持续成长的驱动力。二是在本次DeFi大潮中,项目在落地应用上完全是上一轮ICO无法相比的。在上一轮ICO狂潮中,几乎所有的项目在融资时都是在讲故事,投资人在听故事时完全看不到产品,这里隐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项目方完全可能拿钱跑路,根本不管项目的开发。这是导致ICO后来彻底熄火的根本原因。而在本次DeFi大潮中,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项目代币一上线,它的玩法简单明了,合约已经部署,产品已经落地,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并且用户在参与中切切实实地获了利。这和ICO项目听故事,凭想象有着根本的区别。老韭菜的一种心态,DeFi目前的发展引起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老韭菜的警惕,有不少就对此不太理解甚至冷眼旁观。前段时间,李笑来就发表了对DeFi的看法:认为DeFi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这些安全隐患一旦爆发可能对DeFi带来灾难,因此他对DeFi表现得极其谨慎。对DeFi安全性的担忧我完全认同。当前很多DeFi类代币的合约都没有经过详细的审查,极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黑客发现其中的漏洞,后果将不可想象。但我认为如果因为这而不去参与DeFi的实践,就显得因噎废食了,会错失区块链这一轮创领的机会,也无法感受区块链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全新体验。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前的DeFi是一群懂区块链+懂金融的人在割其他人的韭菜。对此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认为DeFi的本质就是要把链下充满限制、充满门槛的金融活动带到没有限制、没有门槛的区块链世界中来。这个过程必然需要既懂区块链又懂金融的人才能把这个模式完美地复制到链上。至于项目方是不是带着割韭菜的心态来的,参与者会不会割被割韭菜,我认为还是只能靠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我们普通参与者而言,牢牢把握住一点:不论项目是好是好,币价如果太高就有风险,有风险就谨慎参与。总的来说,DeFi大潮已经到来,它一定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全新的机会,它和ICO不同,我们控制好风险,在这个领域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声音 | 高伟达董事长:区块链有优点,但当下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在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高伟达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伟表示,区块链技术只是在实现数字货币中间的一部分,而不能替代全部。区块链有它的优点,比如它的留痕,不可篡改等等,但当下确实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我们做过大量测试,银行同业大金额的交易,交易笔数少问题不大,交易频度高,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体系都是以秒计算区块链数量的,这在当下还解决不了,可能需要技术天才去努力,获取有一天能把它克服掉。(新浪财经)[2019/11/3]
声音 | 陈思进:当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炒作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庞氏局: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刚发微博表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是一场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我几年前就说过多次,比特币好似的工具,比特币很可能涨到五万、甚至十万美元,但恰恰涨得越高,其工具的本质就越显现!当下炙手可热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炒作是个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庞氏局。[2019/5/21]
朱啸虎:当下区块链的痛点是想象出来的痛点: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归根结底还要强调痛点,而当下区块链的痛点是想象出来的痛点,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朱啸虎的观点是区块链技术强调去中心化和信任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信任本身不是问题。他举例,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很少出现问题,此外通过全民记账来保证准确性,而区块链的存储和技术成本非常高,效率却极低。朱啸虎认为大公司入场更多是为了做技术防范布局,和这些公司的体量相比,这部分投入所耗费的成本是很低的,就目前而言大公司所探索出来的,能够落地的应用场景也是非常有限的。[2018/4/2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