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区块律动BlockBeats,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即便提前对外公布自己收到了SEC起诉函,Ripple也没能挡住恐慌的投资者砸盘离场。除了暴跌的币价,监管机构正面「狙击」XRP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与Telegram和Kik不同,SEC在这次针对Ripple的诉讼中直接点名Ripple两大核心人物:CEO布拉德·加林豪斯(BradGarlinghouse)和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拉森(ChrisLarsen),直指两人未经注册发行代币筹集资金,并通过坐庄的方式操控XRP币价获利超6亿美元。作为一个在比特币之前就出现的项目,Ripple自发行代币以来,就深陷高层不合、团队套现的舆论漩涡,一度在2014年与已经离开的创始人对簿公堂。而在SEC公开的71页起诉文件中,并没有提及杰德·麦卡勒布(JedMcCaleb)的名字,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位拿到95亿枚XRP的联合创始人,已经向市场抛售了数十亿枚XRP,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恒星币的联合创始人。200亿XRP分配给了三位团队成员,极少数人掌握了大量筹码,当年Ripple发生了什么?Ripple的前身:RipplePay
Ripple Labs CEO:美SEC一直是一个恶霸:金色财经报道,Ripple Labs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表示,我认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是一个恶霸,他们一直在追捕那些无法采取适当防御的弱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护投资者为使命对加密行业进行了打击,并在过去一年加大了执法力度。[2023/7/15 10:56:18]
今天的Ripple早已偏离了最初创立时的轨道。Rippl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由开发者瑞安·富格创建的项目「RipplePay」,核心是建立一个能够取代银行金融体系的点对点支付网络,听起来跟比特币非常类似。2011年,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RipplePay似乎也遇到了瓶颈,因为信任链条中的每个环节不总是可信的。同年5月,比特币早期开发者杰德·麦卡勒布加入公司,可能就是为了解决项目存在的「缺陷」。麦卡勒布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曾在2010年创立Mt.Gox,第二年3月把平台卖给了马克·开普勒斯(MarkKarpeles),研究者后来对Mt.Gox溃败原因进行的分析,门头沟在被麦卡勒布出售时已经出现流动性问题,缺口高达8万枚比特币。因为身体抱恙,富格渐渐将公司掌控权交给麦卡勒布。2012年,麦卡勒布聘请P2P借贷平台E-Loan的前任董事长兼CEO克里斯·拉森作为公司CEO。而拉森的到来也标志着Ripple开启了新时期。
消息人士:Binance US在受到美SEC指控后裁员约50人:金色财经报道,消息人士称,Binance US在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后裁员约50人,波及法律、合规和风险部门。[2023/6/16 21:40:33]
早期的RipplePay(上)与后来的Ripple(下)在他的带领下,Ripple赶上区块链项目发币的浪潮,顺利完成了商业化。当时,比特币已成为点对点转账的代表,社区意识到点对点结构似乎不起作用,普通用户不愿意充分信任交易对手。为解决问题,公司决定组建网关(RippleGateway),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将传统金融机构与点对点网络进行了融合。2012年9月,Kraken创始人兼CEO杰西·鲍威尔(JessePowell)和另一个投资人参加了瑞波的首轮投资,投资额大概是20万美元。三人瓜分200亿XRP
美SEC寻求获得Ripple员工的Slack聊天记录:金色财经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律师Jorge Tenreiro已提出紧急动议,旨在获得法院命令以迫使Ripple员工交出他们的Slack通讯消息。SEC称,有超过100万条消息需要搜索。由于Ripple员工通过Slack进行交流的频率与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频率相同,因此他们产生了数TB的数据。SEC声称,被告在发现阶段开始时曾同意搜索所有消息。但最终仅产生了1468条消息,但仍包含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在将其最初不愿合作归咎于数据处理错误之后,Ripple现在拒绝提供对其余聊天的访问权限。[2021/8/10 1:44:33]
2013年1月,团队开始推进发行代币的事宜,由于公司由麦卡勒布和拉森掌控,两人合谋每人拿走95亿枚代币,而这看起来极度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也是纠纷的起源。按照代币分配方案,XRP总量为1000亿,其中800亿枚分配给公司,200亿给三位创始人,其中拉森和麦卡勒布分别获得95亿枚,另一位神秘、从没露过面,一度被认为不存在的创始人ArthurBritto则拿走了10亿枚。由于理念分歧,加上善于资本运作的拉森当时获得了新的投资机构的支持,麦卡勒布「被迫」离开了Ripple,比特币早期关注者斯蒂芬·托马斯(StefanThomas)接任了技术总监一职。为不影响代币发行,直到一年后的2014年5月,Ripple才对外披露麦卡勒布离开的消息。创始人间的纠纷只是冰山一角,就连早期投资人对Ripple也非常不满。2014年5月,Kraken创始人兼CEO杰西·鲍威尔发文称自己没有获得应得的回报。在他看来,Ripple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完全基于公司的资源,而麦卡勒布和拉森给自己分配XRP根本不合理,并要求两人把XRP归还公司。「在麦卡勒布离开之前,我曾要求创始人将代币还给公司,麦卡勒布是同意的,但拉森拒绝了。」几人多次协商,只有拉森一直不同意,后来,麦卡勒布为能有一定的筹码说法拉森,最终也没有归还,这才有了后续一系列纠纷。外界对不合理代币分配方案的质疑一直围绕着Ripple。麦卡勒布离开时,人们担心他会将持有的近100亿枚XRP砸入市场,使价格崩盘。为安稳人心,麦卡勒布跟Ripple达成协议,规定了之后几年可以套现的额度。刚开始,协议被很好地执行。但没过多长时间,完全依赖自觉性的约定就被违反了。后来的诉讼文件披露,麦卡勒布的亲戚将9600万枚XRP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Ripple,收到币的Ripple,转身要求Bitstamp冻结对方的账户,反手指控其违反了协议。Ripple与麦卡勒布争得不可开交,2015年,无故牵涉其中的Bitstamp不得不将双方告上法庭,以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这场官司一直打到了2016年2月,双方和解,针对麦卡勒布的XRP锁定协议进行了新的调整。Ripple背后的「金主」
美国SEC寻求Ripple高管的个人财务信息:3月12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诉讼中,要求获得Ripple Labs Inc.两名高管的个人财务信息,称该公司在未注册的情况下出售虚拟代币,误导了加密货币XRP的投资者。Ripple联合创始人Christian Larsen和首席执行官Bradley Garlinghouse周四要求一名联邦法官阻止向六家银行发出传票,传票要求提供价值八年的信息;并称这一要求在一项不涉及涉嫌欺诈的诉讼中是“完全不恰当的过激行为”。他们说,没有人指控他们的财务与Ripple的财务混杂在一起。他们已经同意提供与XRP交易有关的记录,以及Ripple提供的其他赔偿信息,但SEC“明确表示”这还不够。两人的律师在给法庭的一封信中表示,SEC没有也无法提供一个连贯的解释,说明为什么它有权获得这些信息。SEC表示,这两个人没有理会将加密货币视为投资合同并因此被视为证券的法律建议。Christian Larsen和Bradley Garlinghouse被控个人获利约6亿美元。(BNN)[2021/3/12 18:38:55]
虽然连联合创始人离开了,但Ripple仍备受追捧,从Ripple的上百家商业合作伙伴来看,估计后来的ChainLink都比不上。
动态 | 前美国SEC网络部门负责人将加入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管理华盛顿打击加密欺诈的前政府律师、前美国SEC网络部门负责人Robert Cohen将加入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 LLP),将于10月成为合伙人。(华尔街日报)[2019/8/20]
Ripple的众多银行合作伙伴而Ripple之所以这么受追捧,原因还是在于2013年4月,Ripple就从GoogleVentures、a16z、IDGCapitalPartners、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BitcoinOpportunityFund和VastVentures等机构那里拿到了150万美元融资。除了谷歌风投、光速创投等机构的背书,Ripple背后似乎还有日本财团的身影。2016年9月,日本财团SBI集团以5500万美元的金额收购了Ripple的10.5%股份,双方还在2017年合作成立了SBIRippleAsia,后者由SBI集团控股60%。虽争议不断,但Ripple也曾登上辉煌的殿堂。2018年1月4日,XRP价格一度涨到3.31美元的历史高位,一年的涨幅超过500倍,总市值与谷歌、苹果和阿里巴巴相当,而拉森也以590亿美元的身价,挤掉扎克伯格成了世界第五大首富。当然,外界也评价他为「对现实世界贡献最小的富翁」。12月23日,Ripple和两位高管被SEC提起诉讼,这并非Ripple首次卷入诉讼,但外界一致认为Ripple面临的挑战可能比之前的创始人之争,甚至与R3的诉讼更加严峻。面对SEC的控诉,CEO布拉德·加林豪斯暂时还没有透露出和解的信号,「已经准备好战斗」、「战斗才刚刚开始」。Telegram和Kik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而Ripple会不会成为第一个除Tether外,总市值排名前三,最后却是被交易平台下架的老牌加密项目,还很难下结论。毕竟,除了机构投资者,XRP的普通投资者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资产归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