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box是一款Web3.0数字身份DeFi应用钱包,目前已支持6条公链,具有管理跨链资产、跨链聚合交易等功能。此次Nabox项目负责人AngKangWei,就如何降低钱包使用门槛、加密钱包赛道到的发展思考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同时也谈及Nabox的发展规划,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链捕手:目前加密钱包赛道已经有imtoken、Tokenpacket等玩家,竞争颇为激烈,Nabox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赛道??
KangWei:钱包作为区块链的流量入口,是价值高地,有很多初创型团队或是大公司均在涉足,通过钱包导入用户,进而扩展、布局项目的生态。而资产安全、用户体验以及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则是当前钱包赛道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Nabox而言,初期定位是以NULS的生态钱包而存在的,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与沉淀后已具备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
那么,从适应行业未来发展,保证用户日趋多样化需求的角度出发,Nabox今年做了重新定位与架构重塑,包括初期的资产存储扩展到交易兑换、理财、跨链、DeFi等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功能为跨链和跨链兑换。
OpenAI CEO:ChatGPT已突破百万用户,对话费用平均只有几美分:12月5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OpenAI 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于上周三推出,截至今日已突破 100 万用户。并在回复推特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时表示“每次对话的平均费用可能只有几美分”,正试图找出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并压缩费用。[2022/12/5 21:23:50]
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当前行业里的钱包还是有点复杂的,使用门槛较高。涉及到多条链、多个身份的设置与转换,同时要实现多条链的资产交互,还需要知悉不同资产的入口通道,等等。Nabox是以身份为主体、管理多条区块链网络资产的思维,让普通用户可以像使用互联网产品一样简单,体验各种区块链应用场景。
所以未来的路还很长远,Nabox的定位目标是打造数字身份DID系统。用户只需要拥有Nabox的一个区块链身份,即可在各种链上应用与非链上应用之间自由穿梭。
三箭联创:计划与所有债权人公开对话,以找到更好的办法:12月3日消息,三箭资本联合创始人Kyle Davies发推表示,我们的清算人似乎拒绝与我们进行建设性的接触。几个月过去了,银行账户里有现金,最低限度地出售资产,但仍没有向债权人支付任何款项。让我们与所有债权人公开对话,以找到更好的办法。[2022/12/3 21:20:14]
链捕手:Nabox钱包相比于其它加密钱包有哪些特点?优势在哪里?
KangWei:在我们看来,Nabox和其他加密钱包并不存在竞争对手关系,近期的重心是完成两大核心功能。目前,行业里的大部分钱包都是采用三方DApp的方式接入,Nabox以此为基础,可与其他钱包合作,提供跨链和跨链兑换的功能。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Nabox的跨链兑换原理,NaboxSwap的主要功能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Nabox聚合器和Nabox池。
Nabox聚合器通过Nabox多链系统耦合不同公链上的DApps,帮助在Nabox上交易的用户在不同网络中找到最效率的交易组合,Nabox流动性池则允许用户通过NerveNetwork实现几乎0%滑点的跨链交易。
BlockFi:正与多个监管机构积极对话:加密资产借贷平台BlockFi发推称,BlockFi正与多个监管机构积极对话,此前新泽西州证券局要求在该州停止运营的命令的生效日期已被推迟至9月2日生效。在此期间居住在新泽西州的居民不得创建新的BlockFi利息账户(BIA),但该命令不影响目前已有的的BIA客户和任何其他产品。此前报道,此前新泽西州证券局要求BlockFi利息账户(BIA)从2021年7月22日起停止接受居住在新泽西州的新BIA客户,后续该命令又被推迟至7月29日生效。[2021/7/29 1:22:14]
Nabox池由NerveNetwork上来自各个链上的稳定币和其他主流资产组成。为Nabox的跨链交易提供更低的滑点,组成Nabox跨链交易的的流动性池。
链捕手:Nabox目前的用户数量是怎样的?你们有哪些方式来拓展用户群体?
KangWei:目前,95%以上的NULS和NULS生态项目用户都在使用Nabox钱包,旧版本APP用户约20000-40000人左右。Nabox项目重新定位之后,将会面向整个行业内更多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币信对话超级君:DeFi是钱平权:9月7日,在币信直播间进行的DeFi直播里,超级君表示:“DeFi和之前的ICO不一样,ICO里各个用户的钱是不平等的,钱多的人在初期有低价投资的权利,散户只能之后高价接盘。但是DeFi是钱平权,你的1块钱和大户的1块钱是一样的,挖到的矿是同样的,打破了中间层。DeFi市场里只有信息的不对等,但是这个不对等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不过协议很美,泡沫很大。”[2020/9/8]
对于用户拓展来说,我们未来在产品体验优化好之后,会为Nabox用户提供空投奖励。从产品层面来说,Nabox将会兼容Metamask协议,轻松地实现与各种DApp应用的连接。
链捕手:目前加密钱包的主要痛点在于用户门槛高,Nabox有哪些举措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加密钱包、降低使用门槛?
KangWei:这个很重要,就像我们介绍中所说的一样。Nabox没有复杂的设计,不用区分各条区块链是什么样的,只需要一个私钥就可以管理多条区块链上的各种资产,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用户既能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地了解区块链去中心化运行的逻辑,又能轻松上手使用。
eToro正与Ripple\\Flare Networks就即将发布的Spark代币进行对话:投资平台eToro目前正在与Ripple和Flare Networks就即将发布的Spark代币(Flare区块链的原生代币)进行对话。此前消息,Ripple合作伙伴区块链公司Flare Networks表示,计划在12月发布基于XRP Ledger的新代币Spark。XRP的投资者可以在12月12日为其持有的每枚XRP索取1枚免费Spark代币。(Bitcoinist)[2020/9/7]
举个例子,通过Nabox跨链和跨链兑换的功能,用户不需要管资产在ETH、BSC、Heco、OkexChain或NULS链上,然后去分别管理,只需要一个私钥下的DID来管理多链资产即可,这是非常方便的。
链捕手:Nabox集成了NerveNetwork的底层跨链功能,NerveNetwork如何实现跨链技术?
KangWei:Nabox通过每个链的API,底层以NerveNetwork作为桥梁来进行资产跨链转移。在Nerve共识节点上的虚拟银行用于创建和管理跨链合同,并负责验证和执行来自其他链上资产的转移。
链捕手:Nabox生态的经济模型是怎样的?NABOX?Token有哪些应用场景?
KangWei:NABOX是一个功能性治理代币,未来将会被应用到DID中获得不同的身份等级,注册DID的手续费将会被销毁。最重要的一点是:当跨链兑换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将会收取一部分兑换手续费,手续费的40%将用于回购和销毁NABOX。
为了产品推向市场以及满足用户更好的体验,NABOX前期不会收取任何兑换费用,所有的费用都来自于对应的滑点和Gas费用,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大家可以看到NABOX的总量相对较大,经济模型设计非常适合用于新用户的打赏,让新用户可以快速地体验去中心化的产品和互联网应用的区别,理解加密资产和区块链的应用逻辑。比如您可以随手赠送给身边的小姐姐5201314枚NABOX,加上Nabox的身份化管理,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产品和NABOX的推广。
NABOX通过自身的跨链功能,可以在多条区块链网络上随意切换和转移。比如:放在没有Gas费用的Nerve网络上,或是放在DeFi应用最多的Ethereum上面。
链捕手:资料显示NABOX?Token会拿出60%用于流动性挖矿,目前有具体的流动性挖矿计划吗?
KangWei:我们会用1%的NABOX在NULSPOCM上发行,NULS持有人可以质押NULS获得NABOX。Nabox在NULSPOCM上获取的NULS收益,将会全部不定期在市场上兑换为NABOX并销毁,同时确保NULS和NABOX的协同发展。
同时,也会在Nabox产品更加成熟的时候启动Naboxpool和NABOX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奖励,这是一个长期的释放过程,以保证Nabox项目长远持续地发展。
链捕手:Nabox拿到了很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这些融资将主要用于哪些方向?
KangWei:我们获得了全球30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各位投资方也非常看好这一个赛道,并且会长期支持Nabox项目的发展。我们对参与的投资机构有做披露,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消息。
链捕手:Nabox接下来有哪些发展规划可以透露?IDO与上所计划又是怎样的?
KangWei:我们将开启一轮社区空投,只要关注加入我们的成员都可以获得NABOX?Token,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Nabox项目的发展。
另外,我们预计在6月中旬启动IDO相关的事宜,会与多家Swap合作建立NABOX流动资金池。Nabox产品正在不断完善中,目前阶段的重点是通过Nabox插件兼容Metamask协议,以便大家可以使用Nabox快速地连接多条链的各种DApps。
链捕手:你认为加密钱包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Nabox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KangWei:加密钱包作为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入口,随着各种DApp的成熟,很多人都逐渐从中心化的平台中直接采用去中心化的加密钱包管理资产。Nabox的发展目标就是以最方便的产品设计,让普通用户也能友好地使用各种区块链应用DApp。随着Nabox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Nabox成为Web3.0应用的一个用户数字身份入口。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