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重新发明Google:代币就是新时代的“超链接”

原文作者:MaciejOlpinski,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平台Userfeeds的创始人兼CEO

翻译:Retric

作为聚集于产品和技术的区块链媒体,橙皮书最看重的一个方向,是行业早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区块链行业实在是太早了——早到你想真正动手做出点什么之前,往往需要先问一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相信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一个好问题。

创新和对创新本身的认知,会不断地交替往前滚动。这将会是区块链行业的一个常态。今天我们介绍一篇关于token的文章,在文章里,作者认为token是人与人之间的超链接,因此我们需要为token重新发明一个新的Google。

Userfeeds是一家来自波兰的创业公司。

报纸与搜索引擎的隐喻

90年代早期,当web1.0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要发现并找到一个新网站,最主流的方法,是通过雅虎这样的在线分类门户网站。我们把早期在报纸时代所使用的发现内容的经验,复用到了互联网上。人们阅读报纸时,是通过一个一个整理好的分门别类的版块,去阅读下一篇文章。虽然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媒体,分类门户网站却还是用的纸媒的老路子。

数据:过去两周约2万枚BTC重新流入交易所:金色财经报道,随着BTC跌破28,000美元关口,市场抛售压力增加,在刚刚过去的比特币多头清算事件之后,交易所再次见证了比特币存款的上涨。据Glassnode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已看到约2万枚BTC重新回到交易所。(cryptoslate)[2023/4/23 14:21:05]

这种设计下的商业模式,是让用户尽可能多的留在你的网站里,在不同的板块间跳来跳去。报纸就是这样运转下去的,而且它已经连续运转了好几十年。网站里的网页,看起来就是一张电子化的“虚拟纸”而已,那么,给这些虚拟的纸张一个分类的目录,看起来就是如何发现这些“虚拟纸”的最自然的办法了。

199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想要把Google搜索引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最后失败了,没人愿意买。

但这两个人其实在搜索引擎的PageRank算法里藏了一个bigidea:互联网需要一套新的内容发现模型——一个基于各个网站间彼此相互链接的搜索引擎,而不是从上而下的分类目录。但在当时,这个想法是荒谬的。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他们是对的了。

Cosmos生态L1网络Juno宣布主网重新上线:4月8日消息,4 月 8 日,据官方消息,Cosmos 生态 L1 网络 Juno 现已重新启动,补丁增添成功并达成共识,正在开始出块。同时 Lupercalia 升级已完成。

此前报道,Cosmos 生态 L1 网络 Juno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其主网已于区块高度 2578108 位置停止出块,目前团队正在调查并收集相关证据,将在得出结论后公布本次事件具体原因。[2022/4/8 14:12:06]

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技术转移浪潮中。新的互联网——我把它叫做经济网络——正在借助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技术的力量慢慢形成。

区块链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读写权限是通过密码学的公私钥控制的。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一大堆文章讨论区块链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但对我来说,区块链的意义,就像路由器、服务器、通信网络协议这些东西对于早期互联网的意义是一样的——它们确保了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顺畅地进行通信、互相交换数据,在这一层基础上,人们又搭建了更高一层的服务,最终让用户可以自由的交流。

随着新疆矿场重新上线 比特币算力回升:Coindesk发文称,随着新疆矿场逐渐重新上线,比特币算力回升。数据显示,比特币算力已从电力中断后的125 EH/s恢复到近160 EH/s。F2Pool全球金融和业务发展总监Liang Da表示,恢复速度比预期的要慢。网络需要再有20 EH左右重新上线,然后才能达到断电前的水平。[2021/4/28 21:05:04]

经济网络,使用区块链作为底层基础设施,让价值可以更直接地在两个节点之间互相交换,在这一层基础上,最终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成为网络中经济交易的代理。

token是人与人之间的“超链接”

在我的思考模型里,token是经济网络里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环。token之于用户,就像代码之于计算机——它们都是一种对“行为”进行编程的方法。

比特币已经成功证明了,通过简单的token概念去改变大量人群的经济行为是可行的,你只要把人群都聚集在同一个网络里,然后让他们彼此为网络付出行动。

MakerDAO引入重新设计的投票门户:据官方博客消息,MakerDAO宣布引入重新设计、更易于使用的投票门户。新的投票门户页面提供了有关当前行政投票的简要信息。[2020/10/21]

人们发现,token原来是一种特别高效的驱动力,因为它利用了很多人性的弱点。我们的大脑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发展,最终保留了很多本能和直觉——对得与失的惶恐、对机会的渴望,害怕错过、害怕遗憾的不安,等等。

作为生物,我们本身就被基因设定了要去寻找并争取更多的经济回报,而token把这一点放大了。我们通过编程创造了一套token的代码,但token反过来也在对我们进行编程。

要通过经济措施激励一大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用户做出某种行为,放在几年前,你需要通过政府或者某个巨头跨国公司才能做到,而现在,一个15岁的稍微聪明点的男孩,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通过加密货币token取得相同的效果。

我们人性里的本能和直觉,并不会去判断所谓“激励”到底是一个挂在树上的苹果,是一仓纳斯达克挂牌的公司股票,还是一个可以进行买卖的加密货币token。人们会为了奖励去做任何事。

Pickle?Finance:PickleJar已重新启动且将进行迁移:刚刚,流动性挖矿项目Pickle?Finance官方发推宣布,PickleJar已重新启动。由于旧的PickleJar现在不能使用,官方将会进行新PickleJar迁移。用户旧的代币(pTokens)也将迁移到新的代币。在接下来24小时内,将会开辟新池提供服务。此前消息,Pickle Finance中PickleJar控制器出现错误,导致提款金额不正确,随后官方表示将重新分配资金和恢复PickleJar操作。[2020/10/2]

经济网络,或者叫?Web3.0,网络本身仍然是由“人”组成的——只不过这些人,现在是一群持有相同种类token的人,他们通过token的所有权链接在了一起。

这场互联网技术浪潮的迁徙,可以从下面这张图看到:

新的网络,需要一种新的内容发现机制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它经常押韵。”——马克·吐温

看上面那张图,你大概发现了:我们现在还没有一种原生的web3.0的内容发现模型。

这跟90年代早期互联网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新的技术浪潮出现了,但我们还在沿用旧世界里过时的内容发现模型。

今天的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对于新生的经济网络而言,它们的关系就像雅虎的门户网站和分类目录,对于早期互联网的网站那样。

过时。且不合时宜。

在Facebook/Twitter或者Google上搜索任何种类的token内容,就像试图去雅虎门户网站上浏览其他网站内容一样。

你永远得不到最优的结果。为什么?

雅虎完全忽视了网站与网站之间的超链接所蕴含的权重价值,相反,他们选择了人工编辑目录。因此雅虎错过了真正能体现互联网内容价值的原始特征,错过这些原始特征。

自然抓不到内容的核心指标,人工挑选编辑的目录,也就收录不到最有价值的网站。Google则通过PageRank算法把这些原始特征抓住并放大了。

同样的,现在的Google/FB/Twitter/Reddit也完全忽视了基于token的经济网络彼此之间所蕴含的权重价值。因此,他们对这部分信息和内容进行排序的结果,同样是不准确的。

想看具体的例子?

或者,你去任何跟token相关的社群里看看也可以。

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体

你在Google上搜索自动出现的补全关键词,其实是一群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体进行搜索行为时的结果。

虽然利益共同体不是什么新出现的东西,但是利益共同体此前在历史上一直受限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身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属于某个利益共同体,他和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关系,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你可以很明确的判断,谁现在是这个利益共同体里的成员,谁又退出了这个组织。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开的加密货币网络独有的产物。数以万计的人,可以随时加入到这个网络里,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且这种利益关系的建立,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并不需要告诉其他人。

想要加入很简单,只要买入并持有一个token;想要退出同样很简单,把手上的token全部卖了就行。

一旦人们选择加入某一个加密货币网络,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就会基于同一个共识朝着同一个目标推进,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手中的token获得成功、价值上升。

这种行为的努力,既包括普通网友在贴吧发一句看好比特币的留言,也包括各大专家在自己的技术博客里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解释为什么xx币是未来,而xx币则会失败。

没错,token并不只是让人们平白无故地烧光一大堆电力。

token还会让你张开嘴巴,自动在网上说出点什么。

但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对这些行为和声音背后所代表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关系,统统毫无概念、一片空白。

Google不会去计算你手中持有多少的X币,然后把它算到一个网站的排名上。Facebook可以向你推荐你的好友喜欢的文章,但它无法告诉你哪一篇文章是被至少和你持有1%相同token的人点赞过的。

而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在加密货币的新世界里,需要重新发明一个Google。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6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