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5月29日-30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在论坛“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环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平进行了分享。
在何平看来,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它具备几个核心特征:
首先,它是去中介的,它不需要任何的商业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支付,人们有了数字钱包就可以点对点地支付,不需要任何第三方。
第二,它理论上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就像纸币一样。
第三,它是有限匿名,也就是说这个数字钱包里面的货币可以在钱包之间进行转移,互相可以不认识对方,也没有任何人追踪它的去向。之所以有限,央行是知道的。
声音 | 清华大学邢春晓:区块链助力智慧医疗健康行业转型升级:2020年1月12日,火币大学GBLP活动在日本顶尖大学一桥大学进行,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教授出席学术交流讨论并发表关于区块链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学术观点,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向,以及区块链在医疗健康、金融、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他认为,信息增长和社会信任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以“区块链+医疗健康”为例,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解决方案将为助力政府机构对医疗健康领域开展实时、精准和智能监管提供有效途径。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大健康医疗、医药、医保平台与数据,知识和反馈三位一体的科学决策体系将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提供数据治理平台、药品交易平台、医疗记录追溯平台、医疗云平台等能够辅助对医疗行业质量监管、运营分析、预警监测、绩效考核的全流程监管。而在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赔上,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实现信息安全、自动核保、数据共享互信等多项功能。[2020/1/12]
第四,之所以人们对于央行的数字货币充满了期待,很多人会认为它会成为数字经济当中很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支付领域带动其他环节的数字化创新。因为它可编程,可以实现智能化。通过智能合约的手段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支付。
动态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将联合发起“技术转移区块链联盟”:金色财经报道,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人才园、罗湖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举行。人才高交会开幕当天,还将举办“技术转移区块链联盟”发起仪式。该联盟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世界顶尖高校、领军企业和组织共同发起,是全球首个倡导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技术转移的国际平等促进组织。联盟成员将共同实践区块链与国际技术转移深度融合,创建大众自由参与的共享经济型国际技术转化新范式。[2019/11/13]
“我们采用了一种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双层架构,央行还是发行方,交给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库,商业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货币发行基金,然后开始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开户。商业银行负责央行数字货币的存取、转移等事宜,就不和央行发生直接联系了。所以它有几个概念,一币、两库、三中心。”何平说。
声音 | 清华大学教授韩峰:Libra现在是锚定货币或者资产,性质跟支付宝没有什么区别:据央广网报道,清华大学教授韩峰表示,Facebook这样的公司一旦介入数字货币领域,将会带来全球性影响。首先反应是怕失控了,因为传统逻辑都是政府的央行发行货币,但是从比特币开始挑战了这个逻辑,是靠一种加密算法,很多家想封杀它,但是事实证明封杀不了。突然Facebook又跳出,这么一家体量如此大的公司,它至少有27亿用户,理论上它可以汇通全球所有的货币,因为它并没有实质性障碍。Facebook至少现在还是锚定一些现实的货币或者资产,比如锚定美元,它大概就会做这种选择。它的性质跟支付宝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支付宝也是锚定人民币,银行存人民币,然后支付宝里出现所谓的数字。如果是这种性质,美联储应该不用太紧张。[2019/6/24]
何平表示,从应用场景来讲,人们目前觉得它可以在替代M0中的小额支付,就像现金一样。另外有人去相信它可能也会形成一些B2B的支付,很多人也会去推崇说央行数字货币会打破现有的中心化的SWIFT系统,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法学要将区块链等新兴事物拓展为研究对象:5月20日,网络文化消费法律问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申卫星表示,法学要将网络文化消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事物拓展为研究对象,计算法学学科的建设对于法学教育具有引领作用。[2018/5/22]
“作为学者,我们有时候喜欢钻牛角尖,就会想一想这当中是不是存在概念误差,以及应用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问题。”何平说。第一个问题,商业银行角色问题。
“从架构来讲,商业银行仍然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者,它只是代理央行发行,央行把数字货币交给它手上,它帮助央行来发行、传播、存取这些数字货币。所以说理论上缴纳所谓的货币发行基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经济学上是不成立的,从我的视角来看,其实应该收取代理发行费用,它既然代理央行做这件事情他要收费,这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一件事情。”何平说。另外,何平指出,通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货币供给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当央行把数字货币转移到商业银行的账户上的时候,理论上如果要保持现金供给,因为是数字现金、电子现金,商业银行需要用同样数量的纸币兑换这些央行数字货币,这样才不叫额外发行。
清华大学教授高西庆:应清晰定义区块链,理性应用杜绝乱象:在日前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谈到,“目前,多数人并非真正懂得区块链,而是企图利用概念赚取钱财。因此,清晰定义区块链非常重要。只有定义清楚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才能进一步去规范。”[2018/4/5]
“也就是说我们把央行数字货币、把经济体系内的纸币给替换出来,这样整体的现金基础货币投放才不会发生改变。不然,它就不仅仅是一个持币偏好的变化,而且会带来基础投放的变化,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所以这是商业银行的角色问题。”何平说。
第二个问题,支付边界问题。
“很多人简单的把央行的数字货币当做电子现金,认为它可能只会取代小额的支付。但事实上从功能上来讲,央行数字货币是去中介的电子支付手段,不依赖于商业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它具备传统电子支付手段的所有优势和特点。事实上可能会带来加速脱媒,导致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巨变。”何平说。何平表示,替代M0的小额支付会增加社会的持币偏好,这一点并不需要过分担忧,这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替代了银行的B2B支付,比如说大额的转账,比如PE投资时的投资金额转账,就和带来大量的快速金融脱媒。
“因此如何设定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边界?也就是说什么情形下可以支付,什么情形下不能支付?金额的限制、场景的限制,这都是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的。不然的话,它可能会带来金融的加速脱媒。当然,我并没有说金融脱媒是一件坏事,不一定,只不过短期快速的这种巨变一定是整个金融体系无法承受的。”何平说。
第三个问题,是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很多人都会对央行数字货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欢欣鼓舞,欢呼雀跃,觉得它越过了传统的SWIFT系统,传统的跨境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化的支付体系,可是央行数字货币恰恰不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机构,觉得它可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一个有力竞争者。”何平说。
何平指出,在国际支付体系当中,央行数字货币的有限匿名,只对发行国央行透明,事实上会带来国际资本的匿名流动。比如说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时候,人民银行会知道,其他国家的央行是不知道的。类似的如果美联储发行的数字货币跨境流入了中国,美联储是知道的,中国人民银行是不知道的,所以事实上它不利于各国监控资本流动。
“也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支付当中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大额的还是小额的?这需要我们斟酌。各自的数字货币发行和国际流通应该如何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我的人民币流到美国了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我是不是需要告诉你呢?如何协调沟通?未来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和传统的中心化的国际支付体系,比如说SWIFT如何分工、合作和竞争,是不是真的要替换传统的SWIFT还是说只是在区域内实施小额支付?”何平表示。
第四个问题,就是智能化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新型的电子支付手段,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法实现智能化的。但是,理论上所有的电子支付都可编程,实现智能化,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电子货币、存款转账以及第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他们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没有说只有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智能化,只不过现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比较先进,它有很多专利,可能他们觉得终于可以实现所有环节的智能化了。但事实上央行数字货币如果我们保持原有的支付体系的比例的话,它作为M0在支付体系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何平说。
何平解释,“大家可以看一下数字就知道,我们的M2的级别大概是GDP的两倍,是200万亿的级别。M0可能只有10万亿的级别,大概也就是5%左右。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即使未来真的在全线流通,但不改变现有的货币架构的时候,它在支付体系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仍然是商业支付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和风控手段,来实现智能支付,也具备足够的商业激励,因为他们是商业化运作的机构。”
“未来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智能化可能不应该是在央行的数字货币化实行,因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更多的优势和动力。央行数字货币在哪些场景需要落地智能化?现在我也得到很多的信息,央行又和哪家机构在某些场景实现智能化。我认为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不是盲目地推动智能化,因为这永远存在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问题。”何平说。
在何平看来,央行数字货币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整个经济实现加速数字化的转型,但是它在应用的场景和社会上其他支付手段的定位合作,包括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定位与合作竞争,都需要有更多的顶层设计,不能简单地盲目推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