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2021许多项目最大的风险因素:无法回避的SEC监管

12月29日,市场上传闻已久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Coinbase官宣将于2021年1月20日起暂停XRP交易。

至此,在SEC的大棒挥舞之下,已经有Coinbase、Bitstamp、币安美国站(BinanceUS)等主流交易平台相继宣布将下架XRP交易,XRP似乎进入艰难时刻。

01?被SEC盯上的XRP,下架潮汹涌而来

多米诺骨牌效应还在持续中,这一切的风暴都起始于12月22日,SEC起诉Ripple及其高管违反证券法——非法发行证券。

自2013年以来,在未注册的发行中出售了超过146亿枚瑞波币,价值13.8亿美元,却未曾在SEC注册。虽然还没有进入诉讼阶段,但SEC的调查对市场来说肯定是明确的利空,Ripple对此倒也反应强硬。

其针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其提起的诉讼发表声明称,将在几周之内作出回应以解决未经证实的指控:将在法庭上进行辩护,以最终使美国加密货币行业更加清晰。

Uniswap社区未通过费用转换提案:金色财经报道,Uniswap社区未通过费用转换提案。投票于5月25日重新开放后,现已结束,超过45%的人支持免费,而42%的人支持收费。该费用相当于v3池中池费用的1/5。超过4000万个UNI代币参与了投票。社区成员可以选择向流动性提供者收取相当于所有Uniswap V3池中池费用的1/5、1/6或1/10的费用,或者根本不收取转换费用。[2023/6/2 11:53:12]

SEC的这一行动不仅与Ripple有关,而且是对美国整个加密行业的攻击,影响了无数与公司没有联系的XRP散户持有者,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即便SEC起诉Ripple违规出售XRP,并获利的首次审前会议将定于2021年2月22日举行,但事件仍在不断发酵,Coinbase甚至因“非法”销售XRP遭客户集体诉讼。

国际清算银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之间不会完全互联:金色财经报道,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国与国之间的摩擦意味着,所有央行数字货币之间不会完全互联。在加密市场动荡之后,各国央行都在推进自己的数字货币。加密市场可能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2023/2/6 11:50:06]

也正是受此影响,Coinbase、Bitstamp、币安美国站(BinanceUS)等主流交易平台,相继宣布将下架XRP交易,BitwiseAssetManagement?的Bitwise10加密指数基金等加密总产管理,公司也已清算其XRP头寸。

未来如果SEC和Ripple之间的“战争”持续下去,势必会有更多的交易平台下架XRP,所以二级市场层面XRP从前期高点一路下跌,一度跌破0.2美元,一副大势已去的姿态。

那么,被SEC盯上之后,就真的无解了么?

数据:2021年至今已进行1500多轮早期融资,共筹集75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加密风投机构Stratos发表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超过3300只基金对加密货币进行了风险投资。其中,2021年初以来,只有339只基金进行了10次或更多的投资。此外,2021年初以来,已经进行了1500多轮早期(种子和pre-seed轮)加密融资——筹集了近75亿美元,中位融资规模为300万美元。其中,从2021年初到2022年3月,早期阶段将近1000轮,DeFi是最受欢迎的类别,其次是NFT、Web3、基础设施、CeFi。[2022/12/1 21:14:37]

02?XRP不是第一个,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其实在诸多数字货币项目里,被SEC盯上的,XRP不是第一个,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最为大家熟悉的,无疑就是去年的EOS事件,不过同样是被SEC盯上,但与XRP最终被多家交易平台陆续下架的糟糕情况不同,EOS采取了身段极为灵活的处置方式,让问题在还没有大规模发酵之前就被平息了。

安全团队:获利约900万美元,Moola协议遭受黑客攻击事件简析:10月19日消息,据Beosin EagleEye Web3安全预警与监控平台监测显示,Celo上的Moola协议遭受攻击,黑客获利约900万美元。Beosin安全团队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步:攻击者进行了多笔交易,用CELO买入MOO,攻击者起始资金(182000枚CELO).

第二步:攻击者使用MOO作为抵押品借出CELO。根据抵押借贷的常见逻辑,攻击者抵押了价值a的MOO,可借出价值b的CELO。

第三步:攻击者用贷出的CELO购买MOO,从而继续提高MOO的价格。每次交换之后,Moo对应CELO的价格变高。

第四步:由于抵押借贷合约在借出时会使用交易对中的实时价格进行判断,导致用户之前的借贷数量,并未达到价值b,所以用户可以继续借出CELO。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攻击者把MOO的价格从0.02 CELO提高到0.73 CELO。

第五步:攻击者进行了累计4次抵押MOO,10次swap(CELO换MOO),28次借贷,达到获利过程。

本次遭受攻击的抵押借贷实现合约并未开源,根据攻击特征可以猜测攻击属于价格操纵攻击。截止发文时,通过Beosin Trace追踪发现攻击者将约93.1%的所得资金 返还给了Moola Market项目方,将50万CELO 捐给了impact market。自己留下了总计65万个CELO作为赏金。[2022/10/19 17:32:31]

2019年9月23日,SEC与Block.one达成和解,Block.one同意通过支付240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来解决SEC对其进行未经注册的Token融资发行的指控,同时授予了其对未来业务的重要豁免权。

持有或丢失BTC的数量达到21个月高点:金色财经报道,Glassnode数据显示,持有或丢失的BTC数量刚刚达到7,440,315.481的21个月高点。[2022/8/23 12:42:01]

这不仅意味着Block.one,及EOS在合规化的路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高悬的政策“达摩克里斯之剑”也暂时得以解除,更从另一个角度为一众陷入类似指控困境的项目提供了思路——态度积极,认罚过关。

Tezos对此做了另一次确认,2020年3月23日,Tezos宣布其在长达两年的法庭之战后,选择以2000万美元解决面临的诉讼问题。

作为史上第一个、也是EOS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开Token融资项目,Tezos在2017年秋季通过了轰动一时的,首次Token融资发行,实现了2.32亿美元的收入。

“SEC明年会非常缺钱”,EOS、Tezos的“花钱买平安”似乎也应证了SEC的执法思路——项目方的历史融资等行为,存在法律上的监管把柄,基本上市场都有共识。

只要出手多可以一击必中,同时一旦选择出手,也必是可以重罚的知名项目。所以“创始人卖Token成首富”的Ripple,似乎被盯上的逻辑也就说得通了。

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市场上同时满足“有问题+有钱”的项目,似乎也并不太多,谁会成为SEC的下一个狩猎对象?

也就在最近,SEC向加密对冲基金VirgilCapital下达资产冻结令,指控基金创始人Qin误导投资者,将他们的钱投资于一种加密交易算法,该算法从交易平台之间的价格差异中获利,该交易算法用于RenVM“暗节点”网络碎片化处理跨链交易订单。

SEC大棒挥舞之下,2021年注定还会有更多的项目方被盯上,也注定会有不少“周瑜打黄盖”的戏码重复上演。

03?“监管”区块链

不过,对和监管打交道搞“拉锯战”而言,Tether无疑是经验丰富且“战绩尚佳”的“老前辈”了。

作为“加密世界最大的一只灰犀牛之一”,2017年Tether就收到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传票,但其并没有停止发行新的USDT。

后续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拿出实际的调查结果,称Bitfinex利用Tether为自己提供贷款,以掩盖其8.5亿美元的财务漏洞,但USDT依旧是“增发、增发、增发”。

即便遭遇了2018年10月15日,那次“空仓也被割”的信任危机,USDT也依然凭借“大而不能倒”的姿态活了下来,甚至2020年疯狂增发,进一步与市场深度绑定。

12月30日,加密数据网站CryptoQuantCEO就表示,如果SEC的下一个目标是Tether,那么将给本轮牛市带来严重打击。

目前市场严重依赖USDT,在这种背景下,最近大火的算法稳定币似乎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类似USDT这类抵押锚定模式的稳定币,终归还是依赖中心化的发行方。这就注定了其在监管面前的脆弱性,对去中心化属性的加密市场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监管”的稳定币也慢慢成为刚需。而算法稳定币相比于传统USDT、USDC、DAI等不同类型的几代稳定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完全抛弃了抵押锚定模式,而只是通过市场供需关系建立货币体系,没有具体的中心化发行方。也正因如此,算法稳定币在“去监管”角度可能也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市场需求——在USDT等目前占据的主流市场之外,长尾效应下逐步蚕食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不过像ESD当下也只有不到4亿美元市值,总体算法稳定币的市值都很小,还只是小众的试验,能否真正挑战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仍未可知。

04?小结

加密数字货币项目作为一种附带金融属性的技术创新,得益于其自身无许可、高流动性等特点,从投资角度而言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为。

但截至目前,说实话整个市场仍是一片乱象丛生的草莽状态,对项目的甄别、投资完全是“大小”式的博弈——不止项目愿景自由发挥,连后续开发实现进度也都几乎看项目方的“人品”,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

这也是行业跑路、局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不过在早期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很多颠覆性的创新早期都是游走在灰色边缘。

而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和区块链将来要进一步体量膨胀,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和参与,那一定程度的监管和规范也是早晚的事,“监管”区块链,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

由于行业跑路、局乱象丛生,“监管”区块链会成为早晚的事,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829ms